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喀斯特湿地转变为农用地对土壤有机硫形态及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陈运霜,沈育伊,曹杨,王紫卉,徐广平,孙英杰,黄科朝,滕秋梅,毛馨月.喀斯特湿地转变为农用地对土壤有机硫形态及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3(12):2232-2246.
作者姓名:陈运霜  沈育伊  曹杨  王紫卉  徐广平  孙英杰  黄科朝  滕秋梅  毛馨月
作者单位:1.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漓江流域景观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2.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3.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功能物质与资源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4.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67007);;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GXNSFBA297048,2018GXNSFAA050069);
摘    要:【目的】土壤有机硫形态及芳基硫酸酯酶活性能敏感地反映土壤硫库的变化,厘清喀斯特湿地转变为农用地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硫形态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喀斯特湿地土地合理利用和土壤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典型桂林会仙喀斯特天然沼泽湿地为对照(沼泽湿地),以由其转变而来的5种土地利用方式,即水稻田、旱地、果园、养殖地和弃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10、10—20、20—30和30—40 cm共4个土层的样品,分析各形态有机硫含量及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结果】1)与沼泽湿地相比,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全硫储量、酯键硫、碳键硫以及残渣态硫含量均呈降低趋势。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键硫、酯键硫和残渣态硫占有机硫的比例分别为39.08%~63.54%、22.91%~34.28%、13.55%~28.46%,与沼泽湿地相比,酯键硫和残渣态硫占比降低,碳键硫占比升高(P<0.05)。2)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硫含量范围在158.41~442.18 mg/kg,全硫含量范围在180.22~510.83 mg/kg,全硫平均值为345.53mg/kg,低于世界土壤全硫含量均值(70...

关 键 词:土壤硫  有机硫形态  芳基硫酸酯酶  土地利用方式  喀斯特湿地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