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以杭州湾南岸为例
作者姓名:陈阳  马仁锋  任丽艳  李伟芳  李加林
作者单位:1.宁波大学 城市科学系,浙江 宁波 315211;2.宁波大学 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 宁波 3152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1471004,411710736);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Y5110321)
摘    要:土地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把握土地的潜在经济效能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命题。本文甄选自然条件、生态敏感性、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指标建立了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网络层次分析法赋权指标体系与计算权重,测度发展潜力值并划分了杭州湾南岸余姚、慈溪和镇海的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区。结果显示:(1)低发展潜力区面积为237.14 km2,占比为17.73%;中发展潜力区面积为323.08 km2,占比为24.15%;高发展潜力区面积为473.34 km2,占比为35.38%;极高发展潜力区面积为304.27 km2,比例为22.74%。(2)按照地类的级别面积分析,交通运输用地和自然保留地面积在极高潜力区中达到峰值,呈由高向低等级面积递减态势;耕地、其他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在高潜力区中占比最大,且基本布局于极高、高潜力区;园地、河流水面、水利建设用地集中于中潜力区,而沿海滩涂与林地基本分布于低、中潜力区。(3)余姚、慈溪和镇海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分区呈现不同特点,余姚属于待提升型,慈溪为均衡发展型,镇海是高质发展潜力型。

关 键 词:土地发展潜力评价  ANP  模糊综合法  海岸带  杭州湾南岸  
收稿时间:2014-12-3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