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通过增加粒子源数量提高骨水泥包裹后~(125)I粒子表面放射活度的可行性研究
引用本文:吴梅祥,陈翠玲,符乙敏,郭倞,尹知训,何二兴,陈萍,白波.通过增加粒子源数量提高骨水泥包裹后~(125)I粒子表面放射活度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8(1).
作者姓名:吴梅祥  陈翠玲  符乙敏  郭倞  尹知训  何二兴  陈萍  白波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摘    要:目的探讨通过增加粒子源数量提高骨水泥包裹后~(125)I粒子表面放射活度的可行性。方法制作高1 cm、直径1 cm的骨水泥圆柱体模型15个,根据所包裹~(125)I粒子数量的不同随机分成A、B、C 3组(n=5),其中A组包裹2枚粒子、B组6枚、C组10枚。测量骨水泥包裹前~(125)I粒子表面总放射活度,然后将骨水泥填满模型,骨水泥未硬化前于模型中央植入~(125)I粒子,硬化后检测其表面放射活度,观察不同数量~(125)I粒子骨水泥包裹模型表面放射活度的变化。结果~(125)I粒子骨水泥包裹后模型表面放射活度明显低于包裹前(P0.05)。A、B、C 3组包裹后活度衰减率分别为(98.96±0.13)%、(98.06±0.05)%、(95.11±0.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被骨水泥完全包裹后,增加粒子源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表面放射活度,但粒子射线的衰减仍非常严重,很难达到肿瘤靶区的有效吸收剂量,提示通过增加粒子源数量提高表面放射活度的方法并不可行。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