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中扬子二叠—三叠系裂陷盆地沉积充填及对油气勘探的指示意义
摘    要:裂陷作用(槽)对油气的聚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目前四川盆地发现的几大油气中心均处于裂陷槽周缘,如普光、元坝、龙岗、磨溪—高石梯等气田。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开展了中扬子地区二叠—三叠系裂陷盆地沉积演化特征研究,划分出整体沉降阶段、初始裂陷阶段、裂陷扩张阶段、裂陷萎缩消亡阶段四个演化发展阶段。其中二叠纪栖霞期,中扬子地区地壳整体沉降,以相对均一化台地沉积为特征;茅口早期在中扬子东北部大洪山地区率先出现拉张裂陷,茅口晚期扩张到城口—鄂西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裂陷作用达到鼎盛,台地和盆地分异充分,在长兴期形成适合生物礁滩发育的台地边缘礁和台缘及台内生屑滩储层;早三叠世裂陷盆地进入萎缩阶段,随着盆地不断充填,台盆分异的格局逐渐趋于均一化,呈现出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特点,填平补齐形成的斜坡环境控制着大冶组颗粒滩的展布和迁移变化。裂陷槽控制了礁滩储层的分布,长兴组和大冶组礁滩储层明显受裂陷槽控制,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南部的江南台地北缘和鄂西渝东地区鄂西裂陷槽的西缘以及开江—梁平陆棚东南端。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