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浙西桐庐冷坞晚石炭至早二叠世生物灰岩的沉积及成岩作用
引用本文:高俊恒,金梅春.浙西桐庐冷坞晚石炭至早二叠世生物灰岩的沉积及成岩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7(5).
作者姓名:高俊恒  金梅春
作者单位:浙江石油勘探处,浙江石油勘探处
摘    要:出露于桐庐冷坞的上石炭统黄龙组、船山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丁家山组,总厚932.3米。其中黄龙—栖霞组共厚650米,岩性主要为生物和生物化学成因的石灰岩。灰岩的主要结构组分为各种钙质生物的骨骸和碎片,其它碳酸盐颗粒和亮晶胶结物少,反映其沉积稳定、盐度正常的浅海台地环境。丁家山组中、下部暗色泥砂质沉积,表现为水下三角洲环境,其上部的块状灰岩为大量枝状生物快速堆积的生物丘。碳酸盐沉积物堆积后,经历了重结晶、溶解,充填、胶结、压实等一系列成岩作用,岩石发生很大的改造和变化,使大部分原生和后生缝隙、孔洞被填积,少量残存者,仅以微缝及多孤立分布的隐孔为主,其储集性能大大变差。尽管栖霞组灰岩和丁家山组泥岩为含丰富有机质的有利生油岩,但因缺乏有利储集岩,而未发现油气显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