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精神交往探赜
引用本文:薛敏霞,李晓璐.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精神交往探赜[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3(3):108-115.
作者姓名:薛敏霞  李晓璐
作者单位:1.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精神交往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容、价值追求和范式转变。立足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系统的符号化、全时空性和去中心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精神交往形式得到丰富,交往场域得到拓展,平等交往模式实现构建。网络社会的积极要素要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增量”,需要通过嵌入“多模态”语言符号来丰富精神交往的内容表达形式;建立“互通式”交流模式来实现精神交往人对自我本质的全面占有;打造“全方位”主流内容矩阵来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

关 键 词:网络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  精神交往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