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全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总结报告
摘    要:保护和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此国家实施以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为重点的大规模生态建设,有效遏制了陡坡开荒和森林过度采伐问题,但农村居民燃料问题更加突出,农民砍柴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国务院批准全国“十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为2.22亿m~3,其中农民烧柴限额为0.64亿m~3。但全国每年实际烧掉木材2.2亿多m~3,相当于3.4亿亩森林。党中央、国务院从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农民燃料和长远致富的战略高度,作出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的英明决策。按照2003年中共中央3号文件“启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的要求,全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正式启动,列入试点建设项目26个,涉及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山西5个省(区)的26个县(市),22万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有关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取得完满成功,成效显著。试点项目已实施代燃料人口20万人,探索了一条“政府扶持、企业运作、捉民参与、低价供电、保护生态、改善生活”的路子,得到了项目区群众、当地政府和祉会各界的一致赞扬,被誉为“点燃大山希望”的德政工程。回良玉副总理充分肯定了试点取得的效果,指出“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试点项目取得的主要效益,一是农民放下了砍柴的斧头,森林得到有效保护,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试点项目可以长期稳定地通过小水电代燃料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山区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每年减少烧柴消耗16万t,巩固退耕还林面积30万亩,保护森林面积156万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7万t,从源头上、根本上控制了砍树烧柴这一消耗森林资源、破坏生态的行为,项目区走上了“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护林”的良性发展道路。实现了国家投资75元长期稳定地保护1亩森林的目标,是国家退耕还林平均每亩投资的1/17,具有很好的投资效果。二是解除了农民砍柴烧柴的辛苦,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过上了现代、文明、健康的新生活。过去农民为了砍柴翻山越岭,斧砍肩扛,劳动强度很大,有的甚至丧命于悬崖峭壁;妇女烧柴烧煤做饭,三餐饭围着灶台转,要四、五个小时,烟熏火燎,苦不堪言。现在小水电代燃料农户家家厨房里电饭锅、电炒锅、电水壶等一应俱全,干干净净,农民下地干活前插上电回来就能吃上香喷喷的饭,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代燃料电价0.17~0.3元/kW·h,比照明电价低一半甚至更多,户均年代燃料电费240~400元,占年纯收入的3%~5%,“烧电”比烧柴烧煤平均每户一年节省200多元,农民发自内心的高兴。小水电代燃料使农村妇女获得又一次解放,项目区近2万农民消除了火眼病、呼吸道疾病、肺气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农民开始享受了现代文明带来的幸福。三是解放了被砍柴烧柴束缚的农民,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了城乡差距。小水电代燃料不仅解除了农民繁重的砍柴劳动和烧柴的烟熏火燎之苦,而且解放被砍柴烧火束缚的农村劳动力5万人,减少砍柴及运煤工日200多万个。这些农民腾出时间外出务工、开展手工编织、搞特种种养、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和开展特色旅游等,平均每户增加收入300多元。四是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试点项目以代燃料工程为龙头,政府给农民补助一些水泥等材料,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闲散劳动力资源,发动农民投工投劳,改自己的厨房、厕所、牛栏、猪圈,修路、改水,自己动手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共解决无电人口1509人和6500多农户吃水问题,改厨38744个,改厕7126个,改圈7193个,改路510km,国家花很少的钱,使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力推动了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五是传播了现代文明知识和理念,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激发了农民奔小康的热情。小水电代燃料给封闭的山区农民带来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改变了农村不讲卫生,人畜混居等陈规陋习,使农村传统生活方式产生了一次革命性变革,改变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一些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卫生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致富意识明显增强。六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巩固了基层政权。代燃料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农民开辟增收致富门路,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农民把自己做的“建小水电富万家万家欢乐,造生态园惠百姓百姓安康”的对联贴在大门上,表达他们发自内心的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全面实施《全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规划》,可以使1.04亿农村居民实现小水电代燃料,实现减负增收,实现生产生活条件根本改善,捉民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幸福,每年减少农民烧柴消耗1.49亿t,保护森林面积3.4亿亩,把农民烧柴消耗控制在国务院规定的限额以内。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实践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一是科学规划,严密论证,前期工作扎实。全国886个县和26个省做了规划,有近万名技术人员参加规划工作,广泛深入开展调研,先后调查2万多户农民,取得了大量资料。水利部进行科学分析、严密论证,广泛听取群众、专家、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全国规划和全国试点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组织进行了评估。各试点项目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认真扎实做好前期工作。二是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服务到位。水利部汪恕诚部长把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作为水利部“三个亮点”工程之一,要求认真做好试点工作。水利部及时召开了全国试点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强小水电代燃料建设管理的通知》、《关于做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总结工作的通知》、《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规程》等一系列代燃料建设、管理制度、标准、措施和办法,各试点省结合本省实际出台了管理办法,各试点县、乡(镇)、村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目标任务。三是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了代燃料效益长期有效发挥。代燃料电站实行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设,低价供电、微利运行,调动了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试点项目与供电企业签订并网、供电协议,成立代燃料用户协会,实行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确保国家和农民利益不受侵害。四是以小水电代燃料为龙头,以自然村为单位,统一规划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整合农村扶贫、卫生、交通、水利等有关资金,集中整治农民厨房、厕所、牛栏、猪圈、饮水和乡村道路,取得整体成效。五是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资源,发动农民积极投工投劳,直接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扩大了投资效果。六是积极组织引导从砍柴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外出务工、发展特色农业和畜牧业、搞农产品加工和特色旅游等,广辟就业门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从试点看,个别地方还存在代燃料电站余电不能全额上网,西部地区地方资金配套能力差,个别地方代燃料项目建设贷款困难等问题。全国小水电代燃料规划区亿万农民本众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小水电代燃料的热情十分高涨,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欢迎,热切期盼尽快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早日过上现代、文明、健康的新生活。但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建设代燃料装机5.8万kW,解决20多万农民的生活燃料问题,仅占《全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规划》“十五”建设任务的2%,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迫切要求和巩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成果的需要。建议贯彻落实200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回良玉副总理的批示,加大投入力度,尽快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使更多的森林植被得到保护,让更多的农民早日受益。


Summary Report on National Pilot Project of Substituting Small Hydro for Fuel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