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再论三江特提斯复合成矿系统
作者姓名:邓军  王庆飞  陈福川  李龚健  杨立强  王长明  张静  孙祥  舒启海  和文言  高雪  高亮  刘学飞  郑远川  邱昆峰  薛胜超  徐佳豪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海洋学院, 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项目(9185521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5CB4526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9CB421008);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项目(BP0719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206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2246)
摘    要:复合造山与复合成矿是中国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的典型特色,其复杂的成矿物质来源、多变的构造驱动机制、丰富的成矿作用类型以及多期的活化改造过程一直是区域成矿理论研究的热点。西南三江特提斯造山带是中国复合造山的典型缩影,其经历了古生代与中生代原—古—中—新特提斯增生造山和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演化过程,具有复杂的复合造山演化时空格架。为系统阐释复合造山背景下的复合成矿作用,更科学地指导区域找矿勘查工作,本文在详细解析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的基础上,依据成矿系统理论划分出与增生造山相关的原特提斯、古特提斯、中特提斯、新特提斯和与碰撞造山作用相关的挤压褶皱、拆沉伸展、挤压走滑、伸展旋扭等成矿系统;发现复合成矿作用显著,并识别出四类5个主要复合成矿系统,包括昌宁—孟连带增生-碰撞造山海底喷流(VMS)型Pb-Zn-Cu+岩浆热液型 Mo-Cu、义敦岛弧和腾冲—保山地块增生+碰撞造山岩浆热液型 Cu-Mo-Sn-W、兰坪盆地碰撞造山盆地卤水(MVT)型Pb-Zn+岩浆热液型 Cu-Pb-Zn-Ag 和扬子西缘碰撞造山富碱斑岩Au-Cu-Mo+造山型Au;详细解剖各复合成矿系统组成要素和形成机理,据此凝练出复合成矿系统理论,即指复合造山构造转换时空域中不同时期多种成矿作用或者同一时期不同成矿作用复合形成的地质系统;提出构造转换复合于早期岛弧带或者裂谷带是形成复合成矿系统的主要机制。

关 键 词:矿床成因  成矿系统  复合成矿  特提斯造山带  中国西南三江地区  
收稿时间:2020-03-0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