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ITO/Rubrene表面及界面的AFM和XPS研究
引用本文:王金顺,李海蓉,彭应全,向东旭.ITO/Rubrene表面及界面的AFM和XPS研究[J].发光学报,2014,35(2):207.
作者姓名:王金顺  李海蓉  彭应全  向东旭
作者单位:王金顺: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微电子研究所, 甘肃 兰州730001
李海蓉: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微电子研究所, 甘肃 兰州730001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磁学重点实验室, 甘肃 兰州730001
彭应全: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微电子研究所, 甘肃 兰州730001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磁学重点实验室, 甘肃 兰州730001
向东旭: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微电子研究所, 甘肃 兰州730001
基金项目:兰州市科技计划(2010-1-1); 兰州市城关区科技计划(2011-5-2); 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2-668)资助项目
摘    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氧化铟锡(ITO)/红荧烯(Rubrene)的形貌和表面、界面的电子态。AFM结果显示,ITO上的Rubrene膜有良好的均匀性。XPS结果表明:C1s谱有3个峰,位于282.50,284.70,289.30 eV,对应于C—Si、CO和C—C键。用氩离子束溅射表面,芳香碳对应的峰值逐渐增大,其他两个峰值迅速消失。随着表面O污染的去除,O1s峰先快速减弱然后逐渐增强。界面附近的O原子与C原子结合构成OC、C—O—C和醛基。In3d和Sn3d峰则缓慢增强,在界面附近峰值变得稳定。C1s、In3d、Sn3d谱峰都向低束缚能发生化学位移,表明ITO与Rubrene在界面发生了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互扩散层。

关 键 词:XPS  Rubrene  化学位移  界面态
收稿时间:2013/10/23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of ITO/Rubrene Using AFM and XPS
Abstract:
Keywords:XPS  Rubrene  chemical shift  interfacial state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