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协同的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路径
引用本文:钟乐,赵智聪,王小珊,杨胜兰.基于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协同的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路径[J].风景园林,2022,29(6):56-62.
作者姓名:钟乐  赵智聪  王小珊  杨胜兰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 5197836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编号 2662020YLQD003)
摘    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治理是全球高度关注的议题和中国的国家战略之一,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二者共同的工作抓手,但当前缺少二者协同背景下的自然保护地建设路径的研究。分别回顾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的协同治理在国际社会和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自然保护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实践,分析了基于二者协同的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的三大优势、三大机遇和三大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缓与适应协同、界内与界外协同、体系与个体协同的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建设路径框架思路,提出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各类型自然公园的建设核心要点,并从全民认识、法律体系、资金机制、管理体制、社区应对、科学研究6个维度提出建设路径及其可能的行动。研究初步构建了基于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协同的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框架,对于相关研究及政策制定、工作实施等具有借鉴意义。

关 键 词:风景园林  生物多样性保护  气候变化  碳中和  碳达峰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  协同治理

Construction Path of Protected Areas in China Based on the Synergy of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ZHONG Le,ZHAO Zhicong,WANG Xiaoshan,YANG Shenglan.Construction Path of Protected Areas in China Based on the Synergy of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J].Landscape Architecture,2022,29(6):56-62.
Authors:ZHONG Le  ZHAO Zhicong  WANG Xiaoshan  YANG Shenglan
Affiliation: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ional Park Research Institute, Tsinghua University
Abstract:
Key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climate change  carbon neutrality  carbon peaking  national park  protected area  synergistic governance
点击此处可从《风景园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风景园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