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大巴山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宜昌上升"的沉积响应
引用本文:熊国庆,王剑,李园园,余谦,门玉澎,周小琳,熊小辉,周业鑫.大巴山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宜昌上升"的沉积响应[J].地质论评,2019,65(3):533-550.
作者姓名:熊国庆  王剑  李园园  余谦  门玉澎  周小琳  熊小辉  周业鑫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自然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81;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500;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济南,250013;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610081;自然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81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672112,41372124)和重庆市页岩气勘探有利区带优选及资源量评价研究(渝东北地区)的地方财政项目的成果。
摘    要: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大巴山地区处于宜昌上升的"湘鄂西水下隆起"和西乡上升的米仓山地区之间,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沉积特征研究。对此,本文从沉积学角度出发,对该地区晚奥陶世临湘组—早志留世龙马溪组沉积特征进行垂向上分析,并开展横向上对比。结合前人的古生物研究成果,笔者等认为该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存在两幕次的构造—沉积响应,时间上与宜昌上升同步,第一幕发生在凯迪早期临湘组沉积时期,波及范围广,为主幕,主要与扬子北缘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持续俯冲有关,为扬子北缘被动大陆边缘前陆隆起向陆地一侧迁移的结果;第二幕发生在赫兰特期观音桥段沉积时期,可能还包含了凯迪末期和鲁丹早期,为次幕,由赫兰特期冰川作用导致海平面下降所致,位置上大体上与第一幕重合。大巴山东段神农架地区的局部抬升事件是扬子东南缘广西运动远程效应和扬子北缘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成果认识对扬子北缘大巴山地区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构造—沉积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关 键 词:奥陶纪—志留纪之交  大巴山地区  宜昌上升  前陆隆起  构造—沉积响应
收稿时间:2018/11/5 0:00:00
修稿时间:2019/5/1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