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小鼠后肢缺血模型肌肉组织中S1P相关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
引用本文:戚勋,苑永辉,钟红珊,多久和阳,徐克. 小鼠后肢缺血模型肌肉组织中S1P相关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0(1)
作者姓名:戚勋  苑永辉  钟红珊  多久和阳  徐克
作者单位: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放射科,辽宁省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001; 金沢大学大学院医学部 循环医科学血管分子生理学,日本 金沢 920-8640
2. 辽宁省肿瘤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辽宁 沈阳,110004
3.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放射科,辽宁省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001
4. 金沢大学大学院医学部 循环医科学血管分子生理学,日本 金沢 920-864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
摘    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小鼠后肢缺血模型肌肉组织中S1 P受体的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后肢缺血模型血管新生及血流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8~12周龄C57 Bl/6 J小鼠随机分为3 d组,即术后3 d组、术后7 d组及术后14 d组,每组6只。采用戊巴比妥麻醉小鼠,取仰卧位,钝性分离皮肤肌肉等外周组织后,分别结扎小鼠左后肢股动静脉及其分支后缝合,建立小鼠后肢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3、5、7、10和14天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分析仪观察缺血后肢血流变化情况。于术后第3、7和14天处死动物取腓肠肌组织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微脉管密度,并提取腓肠肌组织中RNA,应用实时定量荧光PCR( real-time PCR)技术测定腓肠肌组织中S1P受体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术后14 d内,缺血侧与未缺血侧血流比值及缺血侧CD31阳性染色微脉管密度随时间改变逐渐增加。术后第3天,S1P1、S1P2和S1P3受体mRNA表达水平显著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和第14天,S1P2受体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地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1P1和S1P3受体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小鼠后肢缺血后的血管新生和血流恢复情况在早期可能与S1P1受体、S1P2受体和S1P3受体上调有关,随后与S1P2受体上调有关。

关 键 词:1-磷酸鞘氨醇  受体  基因表达  血管新生  血流恢复  后肢缺血  小鼠

Study on S1 P receptors gene expression in mouse ischemic hindlimb muscle
QI Xun,YUAN Yong-hui,ZHONG Hong-shan,Takuwa Yoh,XU Ke. Study on S1 P receptors gene expression in mouse ischemic hindlimb muscle[J].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 Medical Sci Ed, 2015, 0(1)
Authors:QI Xun  YUAN Yong-hui  ZHONG Hong-shan  Takuwa Yoh  XU Ke
Abstract:
Keywords:sphingosine 1-phosphate  receptor  gene expression  angiogenesis  blood flow recovery  ischemic hindlimb  mice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