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6致密砂岩储层成因机理
作者姓名:任大忠  孙卫  黄海  刘登科  屈雪峰  雷启鸿
作者单位: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9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基金项目No.2015KTCL01-09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项目No.2011ZX05044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人才项目No.2016JQ402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No.2015M582699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6储层原油储量丰富,储层致密制约着油气的勘探开发潜力和评价精度.通过开展物性、粒度、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压汞等测试研究储层特征,以时间为主轴,综合成岩史、埋藏史、地热史、构造等因素,采用“成岩作用模拟”和“地质效应模拟”构建孔隙度演化模型及计算方法探讨致密储层成因机理.结果表明:储层经过较强的演化改造发育微-纳米孔喉系统,形成低孔特低孔-超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H53井长6段孔隙度演化史揭示了增孔和减孔因素对孔隙度及油气充注的影响;通过对比最大粒间孔面孔率、最大溶蚀面孔率、最大压实率、最大胶结率样品孔隙度演化路径和含油饱和度,查明了致密储层成因的差异及品质. 

关 键 词:姬塬油田   长6储层   成岩作用   地质效应   孔隙度演化   石油地质
收稿时间:2016-04-2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