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七恶”病症今探
引用本文:上长生.“七恶”病症今探[J].陕西中医,1990(8).
作者姓名:上长生
作者单位:乾县中医医院 713300
摘    要:<正> “七恶”一说,首见于宋代《圣济总录》一书,此后历代医家多有阐发,然各有别义,延至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中对“七恶”病症的认识颇为独到全面,阐其奥秘、发其幽微,内容丰富,补充了诊断、预后方面的不足。笔者在数十年的外科临床实践中,对“七恶”病症多有体察,兹不揣浅陋,略述于后以就正于同道。1 恶:吴氏认为其临床特征是:“神昏惯,心烦舌燥干,疮色多紫黑,言语自呢喃。”也就是疮色紫黑,心烦舌燥,言语不清,甚则神志昏糊等等,此与现代医学所谓的“毒血症”有一定的相似性。2 恶:吴氏认为其临床特征为:“身筋强,目睛正视难,疮头流血水,惊悸是伤肝”。就是疮面流血水,目睛斜视,颈项强直,惊悸时作等等,此与现代医学所谓的“破伤风”表现有一定的类同之处。3 恶;吴氏认为其临床特征为:“形消瘦,疮形陷又坚,脓清多臭秽,不食脾败难”。就是疮形凹陷,周围坚硬,脓清臭秽,形体消瘦,不思饮食等等,此与现代医学中的“寒性脓疡”及“皮肤结核”等病的表现有一定相同之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