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团头鲂、鳡及其杂交F1代的形态差异与系统发育研究
引用本文:陈静,SHALABY Hany said ali,易少奎,王卫民. 团头鲂、鳡及其杂交F1代的形态差异与系统发育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9(1): 116-125. DOI: 10.13300/j.cnki.hnlkxb.2020.01.015
作者姓名:陈静  SHALABY Hany said ali  易少奎  王卫民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繁育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繁育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繁育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繁育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2901)
摘    要:利用不同亚科的雌性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雄性鳡(Elopichthys bambusa)进行人工杂交获得子一代杂交个体,对团头鲂、鳡及其杂交子代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团头鲂(♀)×鳡(♂)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和分析。结果显示,在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中,杂交F_1的性状更加偏向于母本团头鲂。在可数性状上,杂交子代的背鳍棘数、胸鳍棘数、腹鳍棘数和臀鳍棘数与母本团头鲂及父本鳡都一致;而其余大多数性状,如背鳍鳍条数、腹鳍鳍条数、臀鳍鳍条数、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和鳔室数,杂交子代的性状更接近于母本团头鲂。杂交鱼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为16 623 bp,与母本团头鲂一致,其碱基组成为31.23%A、16.19%G、24.69%T和27.90%C,且具有一定的A+T偏向性。其线粒体基因组共编码37个基因,分别为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还有1个非编码区(D-Loop)。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团头鲂(♀)×鳡(♂)与母本团头鲂的亲缘关系较近,与父本鳡的亲缘关系较远。

关 键 词:团头鲂    远缘杂交  亚科杂交  形态差异  系统发育  线粒体基因组  鲤科鱼类
收稿时间:2019-06-30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Elopichthys bambusa and their F1 hybrid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