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远程会诊中影像质量评价
引用本文:杨振燕,吴元佐.远程会诊中影像质量评价[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4,3(5):24-24,23.
作者姓名:杨振燕  吴元佐
摘    要:目的 探讨远程会诊中影像质量保证的重要意义。方法 1997年6月~1998年11月共参加远程会诊54例。病种多样,涉及呼吸、消化、泌尿、循环、骨骼、神经各系统疾病。54例均有影像学图像,其中有X线平片23份;CT片47份;MRI片3份。影像图像的质量评价以我院的平片、CT和删图像为参考,把会诊时初次传输的图像质量分成优良和差两级,凡图像清晰程度、分辨率,相当于我院评片甲、乙等级,能满足诊断要求则为优良,图像模糊、分辨率、对比度差,相当于我院评片丙等级而不能诊断,请对方重新传输者为差。结果 X线平片、CT和MRI图像共73份、图像质量优良者为51份(69.9%),其中X线平片20份(86.96%),CT片28份(59.6%),MRI片3份(100%)。图像质量差者为22份(30.1%),其中X线平片3份(13.04%),CT片19份(40.4%),CT和X线平片两者比较,CT图像质量差者比例比X线平片高。28份评为能诊断的优良CT片,其图像质量总体评价也为一般,远程会诊时所传输的图像,与原始CT图像比较,在图像清晰度、密度分辨率、正常和病变结构细节的显示方面有较大差异。分析22份图像质量问题有:(1)图像信息有丢失而影响读片3份(13.6%);(2)清晰度差5份(22.7%);(3)黑白灰阶对比度差8份(36.4%);脏器、组织间、正常和病变间密度分辨率欠佳6份(27.3%)。22例图像质量不理想原因:(1)用非X线专业扫描仪扫读X线、CT图像5份(22.7%);(2)图像传输未经资深放射科指导者10例(45.5%);(3)原始图像质量不理想7例(31.8%)。22份图像质量不佳中无1份与远程会诊距离有关。54例会诊病例全部有结果返回,会诊诊断正确率为90.7%,满意率达100%。结论 影像图像质量保证是正确诊断的前提。为尽可能减少传输过程中影像信息的丢失和失真,必须采用放射专业用高性能的专业级扫描仪读写放射影像。执行操作人员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影像医学图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知识的培训。在远程会诊时,对图像的质控应由资深放射专业人员起主导作用。

关 键 词:远程会诊  影像质量  诊断  质量评价  原因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