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CE观测的区域重力场变化与大地震关系探讨 |
| |
作者姓名: | 王武星 梁明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6; 2.广东省地震局, 广东 广州 51007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4098)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K19B01)资助 |
| |
摘 要: | 利用GRACE重力卫星观测资料, 系统地分析了喜马拉雅俯冲带及周边几次7级以上大地震前后的区域重力场变化特征。 研究发现, 2005年巴基斯坦MS7.8、 2008年汶川MS8.0、 2011年缅甸MS7.2、 2013年芦山MS7.0和2015年尼泊尔MS8.1等大地震都发生在重力显著变化区域及周边, 地震前几年开始区域重力在原变化趋势下呈现快速减小特征, 而后, 减小后的重力恢复增加, 大地震均发生在这种重力变化过程中。 大地震前的这种重力变化过程与苏门答腊MW9.3和东日本MW9.0地震的同震和震后区域重力变化过程类似, 只是幅度要远远小于这两个地震的同震和震后变化, 而且重力减小恢复较快。 综合分析认为喜马拉雅俯冲带及周边区域几次7级以上大地震前后的区域重力变化, 都与巨大地震过程中, 板块活动调整的弹性变形、 区域地下深部地幔物质运移和热引起的区域气候改变有关。 据此, 为区域重力变化的共同特征提出一种物理过程模式解释。 苏门答腊MW9.3及其巨大余震过程中, 喜马拉雅俯冲带局部区域出现地壳的拉伸、 下沉, 一段时间后, 转变为挤压、 抬升。
|
关 键 词: | GRACE卫星 区域重力变化 喜马拉雅俯冲带 大地震 |
收稿时间: | 2018-02-0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