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阴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胶束性质
作者姓名:杨普华  翁蕊  罗幼松  孙志斌  张禹负  李彩云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G199922506)
摘    要:为了研究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混合胶束性质,为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预测提供必要的参数,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酸钠(SLA)以及SDBS和十四烷基苯磺酸钠(STBS)两种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种类对混合体系临界胶束浓度和相互作用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无机电解质浓度远大于表面活性剂浓度时,烷基链长不同的磺酸盐的混合胶束形成性质可用Clint模型描述,而磺酸盐和羧酸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可用规则溶液理论(RST)来描述。对于SDBS/STBS混合体系,添加不同价态的阴离子对混合cmc的影响不同。在相同电解质浓度下,碱性和弱碱性条件使SDBS/SLA混合体系的cmc变化不大,但与中性相比下降很大;在碱性条件下,其值随组成的变化不大;在中性条件下,cmc的变化与碱性条件相比要大一些;在各种电解质浓度下,用规则溶液理论计算出的SDBS/SLA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皆为负值,表明混合胶束两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的作用是相互吸引的。在相同表面张力下,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浓度低,因此,SDBS与SLA混合表面活性剂在降低表面张力效率方面能够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图5表2参11

关 键 词:混合表面活性剂 电解质浓度 表面张力 cmc 相互作用参数
文章编号:1000-0747(2004)03-0129-04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勘探与开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勘探与开发》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