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金匮肾气丸历史演变考证
引用本文:高志礼,王宁,潘瑾,薛晓燕,张成博,王花欣.金匮肾气丸历史演变考证[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349-355.
作者姓名:高志礼  王宁  潘瑾  薛晓燕  张成博  王花欣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2004087);
摘    要:查阅历代医方著作、本草典籍,对金匮肾气丸名称以及药物组成演变进行考证。考证发现:金匮肾气丸因出自《金匮要略》而得名,其组成应为八味。在元代时期有部分医家认为金匮肾气丸组成为六味,并将其与六味地黄丸等同,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明清时期有部分医家认为金匮肾气丸组成为十味,对现代制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经考证发现,现代十味药物组成的金匮肾气丸是由济生肾气丸演变而来,并非金匮肾气丸原方。所以现在《中药成方制剂》规定金匮肾气丸药物组成为十味并不合理。历代医方著作所载金匮肾气丸多以八味肾气丸、八味丸、桂附地黄丸等名称出现,其药物组成中“地黄”经历了“地黄→熟干地黄→熟地黄”的变化,“桂”经历了“桂→桂心→肉桂”的变化,体现了历代医家中药炮制技术以及中药材分部位用药认识的进步。

关 键 词:《金匮要略》  金匮肾气丸  八味肾气丸  六味地黄丸  济生肾气丸  熟地黄  肉桂  文献考证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