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我国南方鲍养殖业的困境与发展探讨
引用本文:徐力文,王江勇,陈毕生.我国南方鲍养殖业的困境与发展探讨[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26(4):100-104.
作者姓名:徐力文  王江勇  陈毕生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
基金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2KB05301N),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4001264)
摘    要:鲍是我国重要的增养殖经济贝类,台湾和南方沿海分布与养殖的主要为Haliotis diversicolor,它有平纹九孔H.diversicolor supertexta和粗纹九孔H.diversicolor diversicolor两个亚种,但由于多年的相互引种,目前亚种间已无明显界限。台湾和福建称之为台湾鲍或九孑L(鲍),而广东及其以南沿海常称为杂色鲍。1979年,台湾九孔鲍人工繁殖成功后开始在东北角养殖,随后推广至岛内其他地区,养殖方式从潮间围堰发展到陆地平面及立体网笼式。大陆鲍规模化养殖起始于上世纪80代中后期的大连和山东沿海,养殖种类为当地的皱纹盘鲍H.discus hannai及随后引进的日本盘鲍H.discus discus,以潮间带养殖和沉箱养殖为主。福建东山县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进台湾的九孔鲍繁养殖技术,并迅速向南推广至广东、海南和广西沿海,直至越南和泰国。据笔者保守估计,目前我国南方大小鲍养殖场超过700家,鼎盛时期成鲍产量(包括台湾)超过7000t,主要杂色鲍养殖区见图l。但1999年春福建东山杂色鲍开始暴发流行性病毒病,至2001年又出现附着幼苗从硅藻膜(板)上大规模脱落死亡症状,此两种流行病迅速蔓延至包括台湾在内的鲍主要养殖区,对正高速发展的我国南方鲍养殖业毁灭性打击,连年的病害肆虐致使大多育苗场和养殖场无以为续,十池九空,损失难以计数。笔者对该养殖业目前的现状进行了概括,追述了流行病学特征,并对以后的发展进行探讨,供同仁提供参考。

关 键 词:九孔鲍  养殖  困境  发展
收稿时间:2005-07-28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