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南海的发育机制研究: 相似模拟证据
引用本文:孙珍,钟志洪,周蒂,夏斌,丘学林,曾佐勋,姜建群.南海的发育机制研究: 相似模拟证据[J].中国科学D辑,2006,36(9):797-810.
作者姓名:孙珍  钟志洪  周蒂  夏斌  丘学林  曾佐勋  姜建群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
2. 中国海洋石油深圳分公司技术部,广州,510240
3.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4.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
5.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
6.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海南油气勘探分公司,盘锦,12401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南沙专项项目
摘    要:实验研究表明, 整体北东走向的初始断裂的位置大致在珠一和珠二凹陷之间的隆起带下通过, 由北北东-近东西-北东东三段组成; 南海在早期的张开可能伴随约15°的顺时针旋转, 后期存在一期南东向的扩张伸展, 从而使西南次海盆张开; 廷贾断裂可能是南沙盘的西侧边界, 而卢帕尔断裂则可能是印支盘的东侧边界, 之间为印支地块与南沙地块发生块体分离产生的NW走向的裂陷带, 模拟实验中沿着这一北西向沉降带内的北西走向断裂上见到张剪花状构造, 部分东倾的断裂上见反转逆冲, 在地理位置和构造特点上与曾母盆地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南海地区刚性构造块体的存在改变了部分断裂和裂陷带的走向, 使变形不均匀分配, 改变了局部构造样式, 南海及陆缘的裂解可能受到了古南海俯冲拖曳和/或印藏碰撞引起的地幔流动的控制和影响.

关 键 词:南海  裂解与扩张  顺时针旋转  相似模拟  刚性地块
收稿时间:2005-08-15
修稿时间:2005年8月15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