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皖南太平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对华南中生代岩石圈伸展减薄的启示
引用本文:周术召,徐生发,余心起,邱骏挺,杨鑫朋,陈子微,刘秀.皖南太平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对华南中生代岩石圈伸展减薄的启示[J].地质论评,2016,62(6):1549-1564.
作者姓名:周术召  徐生发  余心起  邱骏挺  杨鑫朋  陈子微  刘秀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安徽,黄山,245000,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272232)的成果。
摘    要:太平岩体位于黄山市,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岩体中发育数条近南北走向的二长花岗斑岩脉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太平甘棠镇附近的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脉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46.8±1.2Ma和131.0±1.2Ma。花岗闪长岩的A/CNK值为1.3,CaO和Na2O含量高,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型,Eu无明显异常;相对亏损Nb、Ta、Ti元素,属过铝质I型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脉具有高的SiO2、K2O+Na2O含量和K2O/Na2O值;Eu明显负异常,亏损Ba、Sr、P、Ti,形成4个明显的凹槽,A/CNK值为154,属强过铝质A型花岗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黄山复式岩体的岩性经历了从花岗闪长岩到二长花岗斑岩再到花岗岩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岩压力等都是渐变的。通过综合分析,认为皖浙赣地区早侏罗世构造动力体制经历了由挤压向拉伸的转换,逐渐变小的岩浆成岩压力,暗示华南地区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机制更倾向于热侵蚀模式。

关 键 词:锆石U-Pb定年  太平岩体  中生代  岩石圈减薄  皖浙赣地区  华南
收稿时间:7/3/2015 12:00:00 AM
修稿时间:2016/8/20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