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天然状态下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研究进展与展望
引用本文:罗栋梁,金会军,吴青柏,Olga MAKARIEVA,田世民,康建芳,王金牛,彭小清,Wojciech DOBI?SKI,陈方方.天然状态下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研究进展与展望[J].冰川冻土,2023(2):558-574.
作者姓名:罗栋梁  金会军  吴青柏  Olga MAKARIEVA  田世民  康建芳  王金牛  彭小清  Wojciech DOBI?SKI  陈方方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3. Institute of Earth Sciences,St. Petersburg University;4.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6.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7.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8. Institute of Earth Sciences,Faculty of Natural Science,University of Silesia;9. 中国科学院大学
摘    要:活动层作为多年冻土区水热物理和力学动态最活跃的近地表层,是供给高寒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关键区,是多年冻土与大气圈、土壤圈进行能水和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也是微生物活动最频繁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最关键的冷生土壤层。近几十年来,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增强影响下,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ALT)普遍增加,对寒区环境与冻土工程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对影响天然状态下ALT空间分异的宏观地质地理和微观局地因子、ALT的野外测量和模拟计算方法、ALT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进行了回顾,并探讨了ALT变化对高寒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太阳辐射及其重分布和下垫面的复合作用是ALT空间分异的主因,在其他因素和条件一致时,高程多年冻土下界和纬度多年冻土南界附近的ALT较厚;近三十年来ALT积极响应气候变暖,随气温升高而增加,但区域差异明显,中纬高海拔和山地多年冻土区ALT大部分呈显著增加趋势,而高纬富含冰多年冻土区ALT因地下冰融化下沉,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因气候变暖而增加的部分。本文还展望了ALT未来研究方向,认为应聚焦ALT精准模拟制图、ALT变化的自适应机制、ALT变化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和ALT变化对水...

关 键 词:多年冻土  活动层厚度(ALT)  气候变化  空间分异  生态水文效应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