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藏东南亚高山暗针叶林干扰迹地森林更新调查
引用本文:芦晓明,付婷,杜琪琪,张林,王亚锋,梁尔源.藏东南亚高山暗针叶林干扰迹地森林更新调查[J].科学通报,2019(27).
作者姓名:芦晓明  付婷  杜琪琪  张林  王亚锋  梁尔源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寒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摘    要:藏东南为我国主要天然林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前,该地区天然林曾受到干扰(采伐、林火)的影响.为了探究亚高山暗针叶林采伐和火烧迹地上森林更新的过程,本研究选取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设置了8块森林样地(30 m×30 m),采集树轮样本并进行样地调查.通过对干扰迹地边缘区树轮序列的生长释放分析,推测采伐活动发生在1991年左右,火烧迹地形成于1942年左右.样地调查揭示,干扰迹地内树种更新密度为222~589株/hm~2.过去30~70年来,西北坡向采伐迹地上的更新以急尖长苞冷杉为主,而西南坡火烧迹地的原生林则主要被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des)、高山柏(Sabina squamata)和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 linzhiensis)次生林所取代.因此,今后的研究亟待监测干扰迹地内的微环境状况,以期为变暖背景下藏东南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