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AMF-玉米联合对“表土层–含水层–隔水层”排土场重构模式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引用本文:毕银丽,杨伟,柯增鸣,武超,李明超,薛超.AMF-玉米联合对“表土层–含水层–隔水层”排土场重构模式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J].煤田地质与勘探,2023,51(4):68-75.
作者姓名:毕银丽  杨伟  柯增鸣  武超  李明超  薛超
作者单位:1.西安科技大学 西部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5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4326);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资助项目(Z18110006318021)
摘    要:土壤水盐分布严重影响煤矿区排土场生态重建及植物组配模式,为探究菌根植物影响下煤矿区排土场“表土层-含水层-隔水层”三层重构模式下的土壤水盐分布特征,采用室内土柱试验,设置种植玉米+接种丛枝菌根真菌(YM+AMF)、仅种植玉米(YM)和不种玉米+不接菌(CK)3个处理。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对土柱底部水分运移特征无显著影响,各处理含水层毛细水上升高度均约为10 cm;(2)水分与盐分分布随土层深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接种AMF有利于保持表层土壤水分含量,相较于YM处理土壤含水率在0~10、10~20 cm分别提高52.0%、43.9%;接菌处理降低了10~50 cm土层的盐分含量,在20~30、30~40、40~50 cm处接菌处理的电导率较YM处理分别低了41.0%、14.1%、8.1%;(3)利用MixSIAR模型量化了不同深度土层水分对玉米的贡献率,表明YM和YM+AMF处理的主要供水层皆位于0~10 cm,供水率分别为44.3%和30.5%。同时,在累计土壤剖面水分贡献率上,接菌显著提高了中深部土层(20~70 cm)的水分贡献率,累计提升了13.8%。该研究成果对西部矿区“以水量...

关 键 词:土层重构  土柱试验  土壤水盐分布  丛枝菌根真菌  氢氧同位素
收稿时间:2022-08-15
点击此处可从《煤田地质与勘探》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煤田地质与勘探》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