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大鼠背根切断后脊髓后角Ⅰ~Ⅲ层和外侧脊核区内鸟核苷酸调节蛋白的改变
引用本文:邓兆宏,曹福元,邓云平,茹立强,李玉莲.大鼠背根切断后脊髓后角Ⅰ~Ⅲ层和外侧脊核区内鸟核苷酸调节蛋白的改变[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177-179.
作者姓名:邓兆宏  曹福元  邓云平  茹立强  李玉莲
作者单位:[1]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湖北省十堰市442000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湖北省武汉市430030 [3]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市400715
基金项目:卫生部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850128)
摘    要:背景:在国内本实验室曾首次报道脊髓胶状质及外侧脊核核区出现强的αo免疫反应性,与一些参与感觉调控的神经肽在该区的分布类似,提示鸟核苷酸调节蛋白可能与一级传入信息的传递有关。目的:采用切断大鼠单侧背根后观察胶状质内αo免疫反应性的改变。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1995—12/1996—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选择SD健康成年大鼠15只,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组5只(未经任何处理)。②切断背根组10只(右侧)。③对照组(未切断背根的左侧作为对照)。方法:大鼠在100g/L水合氯醛(300mg/kg)腹腔注射麻醉下,切断右侧腰1~3脊神经背根,术后存活48-60h。用兔抗鸟核苷酸调节蛋白αo亚单位多克隆抗血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来观察大鼠脊髓内αo免疫反应性,对鸟核苷酸调节蛋白进行定位,观察其在切断脊神经背根后的改变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正常鼠和对照组鼠脊髓后角Ⅰ~Ⅲ层及外侧脊核区的αo免疫反应性。②切断背根组鼠脊髓后角Ⅰ~Ⅲ层及外侧脊核区的αo免疫反应性。结果:1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鼠和对照组鼠脊髓后角浅层(Ⅰ~Ⅲ)均出现强的αo免疫反应性,第二层(胶状质)最为密集.外侧脊核区也出现αo免疫反应性纤维网。切断背根后胶状质内αo免疫反应性明显降低。②αo免疫反应性吸光度定量分析,对照组内侧区0.847&;#177;0.081,切断背根组内侧区0.633&;#177;0.073(t=5.71,P〈0.001);对照组中间区0.823&;#177;0.089,切断背根组中间区0.6604&;#177;0.074(t=6.90,P〈0.001):对照组外侧区0.915&;#177;0.090,切断背根组外侧区0.656&;#177;0.077(t=10.31,P〈0.001);对照组平均值0.852&;#177;0.084,切断背根组平均值0.639&;#177;0.078(t=10.23,P〈0.001)。结论:胶状质内与一级伤害性刺激传入有关的神经元末梢内鸟核苷酸调节蛋白部分来源于一级感觉神经元,提示鸟核苷酸调节蛋白可能参与调控一级感觉的传递。

关 键 词:脊髓  脊神经  神经元  传入
收稿时间:05 25 2005 12:00AM
修稿时间:11 24 2005 12:00AM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