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多孔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和金葡液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引用本文:韦正超,蔡道章,张峻峰,金文涛.多孔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和金葡液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8119-8121,i006.
作者姓名:韦正超  蔡道章  张峻峰  金文涛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广东省广州市510630
摘    要:背景: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骨科治疗的难点,寻找有效修复骨缺损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是目前骨缺损治疗的研究方向。目的:探讨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coraHine hydroxyapatite porous,CHAP)、纤维蛋白(fibrin sealant,FS)及金葡液(staphylococcus aureus injection,SAI)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作用及其作为人工骨移植替代材料的可行性。设计:随机对照的试验研究。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材料:实验在中山大学动物实验室和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全军生物力学中心完成。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金葡液。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54只在兔双侧桡骨制备骨缺损模型后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将CHAP-FS-SAI复合物植入骨缺损处作为实验组,以自体骨植入作为对照组,空白组不植入任何物质。在2,4,8和12周分别进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X射线片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主要观察指标:动物一般情况,大体标本,X射线片,组织学,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实验组术后2周见植入物与骨端形成紧密的纤维性连接,镜下可见CHAP周围大量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及细胞钙化。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见大量成熟的骨细胞及板层骨;实验组见植入物完全骨化,塑形完全,CHAP未完全降解。空白组12周骨缺损区为纤维瘢痕组织填充。镜下主要为大量成纤维细胞。X射线片: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有骨痂影。4周骨痂影增多。8周实验组骨缺损消失,CHAP分散在骨痂中;对照组骨折线消失,髓腔开始形成。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皮质连续,髓腔复通,塑形完全。空白对照组12周骨缺损区无骨性连接。生物力学测试最大扭矩及抗扭刚度在术后4,8,12周复合物组和自体骨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术后2周,最大扭距实验组为(0.140&;#177;0.032)N&;#183;m,对照组为(O.105&;#177;0.035)N&;#183;m,抗扭刚度两组分别为(O.401&;#177;0.050).(0.311&;#177;0.050)N&;#183;m/rad,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87O,3.600O,P<O.05)。结论:CHAP-FS.SAI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作为自体骨移植的一种替代物修复骨缺损。

关 键 词:羟基磷灰石类  纤维蛋白  研究设计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