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东海潮间带埋藏古木影响下的Fe-S矿物特征
引用本文:袁林喜,孙立广,Danielle Fortin,王玉宏,吴自军,尹雪斌.东海潮间带埋藏古木影响下的Fe-S矿物特征[J].科学通报,2009,54(8):1117-1126.
作者姓名:袁林喜  孙立广  Danielle Fortin  王玉宏  吴自军  尹雪斌
作者单位: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 合肥 230026; 
②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University of Ottawa, Ontario, K1N 6N5, Canada; 
③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Bethesda, Maryland 20892, USA; 
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环境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 苏州 215123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编号: KZCX3-SW-151)资助
摘    要:中国东海舟山群岛的潮间带存在一处距今5600年左右的古木堆积层. 对采自该潮间带的新鲜基岩样品、海岸风化壳剖面、海岸带渗滤水系统、埋藏古木渗滤水、潮间带沉积物、潮间带海水、岛上淡水和埋藏古木以及埋藏古木形成的泥炭质等潮间带环境介质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对海岸带渗滤水系统中的细菌成因铁氧化物和潮间带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的透射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分析, 并对埋藏古木形成的泥炭质和潮间带海滩泥的无机硫组成及其硫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 该潮间带环境介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Fe, Mn, S (SO2-4)富集, 是埋藏古木腐烂发酵对潮间带的Fe-S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影响的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分析结果不仅证实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在该潮间带环境中的大量存在、参与了Fe-S循环过程, 而且诱导了胞外成矿作用. 潮间带海滩泥中高的铬还原性硫(FeS2)含量和低的特征δ 34S值(?2.9‰)不仅可能指示了潮间带沉积物中大量硫酸盐还原菌的存在, 而且可能显示其中的铁硫矿物是在高的硫酸盐还原速率条件下形成的. 本研究对于深刻认识潮间带、河口和近海岸带等高有机质累积速率和高硫酸盐还原速率条件下Fe-S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成矿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潮间带    埋藏古木    Fe-S矿物    铁细菌    硫酸盐还原菌    浙江舟山
收稿时间:2009-01-21
修稿时间:2009-03-2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