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土体龟裂力学机理及理论模型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刘昌黎,唐朝生,孙凯强,李昊达,徐士康,冷挺.土体龟裂力学机理及理论模型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2018,26(2):296-308.
作者姓名:刘昌黎  唐朝生  孙凯强  李昊达  徐士康  冷挺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24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280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322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3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71228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7039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摘    要:土体龟裂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对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有重要影响,是许多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的重要诱因。开展土体龟裂研究,探讨其形成机理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一直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围绕土体龟裂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着重对土体龟裂的力学机理及相关理论模型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依据各模型的理论基础及其特点进行了分类和评价,得到如下主要认识:学界关于龟裂的形成机理尚未有统一认识,主流观点认为龟裂是土体张拉破坏的一种表现形式,张拉应力和抗拉强度是控制龟裂形成的两个关键力学指标,但上述力学机理不能解释所有的土体龟裂现象。与土体龟裂相关的理论模型总体上可以分为4大类:(1)以断裂力学为理论基础的模型:代表性的有线弹性断裂力学模型、弹塑性断裂力学模型和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有限元模型;(2)以张拉破坏为理论基础的模型:代表性的有线弹性力学模型、剪切破坏模型、弹性力学模型和黏性开裂模型;(3)以土体干缩变形过程为基础的含水率-体积变化模型;(4)以土体固结理论为基础的应力路径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各模型的适用条件及不足之处进行了评价。最后,笔者对该课题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了建议,包括:蒸发过程中土体微观结构变化及微观力学分析;蒸发过程中孔隙水的迁移过程、分布特征及赋存状态研究;土体收缩研究;土体抗拉强度研究;裂隙发育宽度及深度预测理论模型研究;龟裂发育几何形态特征预测理论模型研究。

关 键 词:龟裂    理论模型    非饱和土    力学机理    基质吸力    断裂力学
收稿时间:2017-02-1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