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修复模式边坡土壤水文效应及团聚体特征
作者姓名:苏宇  刘邵谋  张炜  吴世磊  贺维
作者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和湿地生态恢复与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00;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和湿地生态恢复与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00;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和湿地生态恢复与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00;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和湿地生态恢复与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00;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和湿地生态恢复与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00
基金项目:九寨沟地震灾区珍稀动物受损栖息地林草植被快速恢复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
摘    要:震后边坡作为震后常见的工程修复类型,对坡面土壤结构和植被扰动极大。本文以九寨沟工程修复震后边坡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土石袋阶梯、秸秆覆盖、补植乔木、草本模式的4个样地,结合网格取样和室内分析,运用地统计学对其水文效应和土壤团聚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4个样地的土壤颗粒组成均以0.001~0.050 mm粒径为主,不同修复模式不同土层颗粒之间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0.05~0.25 mm及0.01~0.05 mm。(2)土壤容重、毛管空隙度、总孔隙度平均值样地1最高,土壤持水量,土壤贮水量、合理灌溉定额平均值样地1最高。(3) 4个样地中2—5 mm团聚体含量最高,达38.95%~54.68%;>5 mm团聚体含量最低,2.07%~5.52%。(4)干筛处理下,4样地的MWD值、GMD值皆为样地1表现最优。4个样地干筛法测得的MWD值均比湿筛法MWD值高。综上,工程修复震后边坡土壤差异对水文效应的作用显著,主要集中孔隙特征方面,并且震后边坡表层黏粒土壤大量流失后,表层土壤沙砾化,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降低。结果可为震后边坡修复不同工程措施背景下恢复土壤结构和减少土壤侵蚀提供理论依...

关 键 词:不同修复模式  水文效应  孔隙度  持水量  土壤团聚体  土壤颗粒组成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