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汕头东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引用本文:赵晨辉,王永生,贾胜华,刘国强.汕头东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海洋环境科学,2023(6):853-863.
作者姓名:赵晨辉  王永生  贾胜华  刘国强
作者单位:2. 浙江省海洋科学院;3. 自然资源部海洋空间资源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1307019);
摘    要:为了解汕头东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笔者于2020年7月、11月和2021年4月、12月对汕头东部近岸海域开展4个航次的调查,分析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联。结果显示,4个航次的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4种,其中,环节动物14种、节肢动物10种、软体动物9种、其他类11种。优势种类以内卷齿蚕(Aglaophamus sp.)、光滑倍棘蛇尾(Amphioplus laevis)为主。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栖息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410.4 ind./m2和133.47 g/m2,总栖息密度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总生物量变化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68~0.99, 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35~0.64, 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9~0.98。聚类分析表明,调查到的大型底栖动物可分为5个群落。丰度/生物量曲线分析显示,夏季时群落因受扰动表现为不稳定状态,而春、秋、冬季则较为稳定。典范对应分析显示,不同季节影响大型...

关 键 词:汕头东部近岸海域  大型底栖动物  ABC曲线  环境因子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