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第四纪沉积物物理性质与地面沉降生命过程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吴静红 周春慧 姜洪涛 苏晶文 姜月华 刘春 施斌 |
| |
作者单位: |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3.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苏 南京21001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265);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1212011220002) |
| |
摘 要: | 地面沉降是苏州地区当前面临的最大地质灾害,影响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在苏州盛泽200 m钻孔岩芯分析的基础上,对苏州沉降区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含水层组划分,共分成3个承压含水层组,并精细化地绘制出了钻孔岩芯柱状图;在大量土样土工试验和宏-微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掌握了200 m钻孔土样的物理性质和结构随深度的变化规律,详细分析了黏土层压缩变形、微观结构与地面沉降的关系;最后,根据各土层沉积物的平均孔隙比指标,提出了用孔隙比率指标Ecl和Esa来评价土层压缩潜力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层含水率、孔隙比和压缩性变小,微观结构颗粒定向性越明显;第Ⅰ、Ⅱ承压含水层隔水顶板压缩潜力>第Ⅲ承压含水层隔水顶板>第Ⅲ承压含水层顶部及底部弱透水层;第Ⅱ承压含水砂层压缩潜力较大,而第Ⅲ承压含水砂层的固结压密已趋稳定。研究成果对于掌握苏州沉降区第四纪地层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机理和生命过程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关 键 词: | 第四纪沉积物 地面沉降 物理性质 生命过程 苏州 |
收稿时间: | 2013-11-22 |
|
| 点击此处可从《岩土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岩土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