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表达的影响
引用本文:李丽,周霞,杨军,姚丽华,马丽虹,邱振刚.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表达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2011,33(12).
作者姓名:李丽  周霞  杨军  姚丽华  马丽虹  邱振刚
作者单位:李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济南,250001) ; 周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济南,250001) ; 杨军 (山东省中跃院康复医学科) ; 姚丽华 (北京大学医学部) ; 马丽虹 (山东中医药大学) ; 邱振刚 (山东中医药大学)
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摘    要: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96只成年SD雌性大鼠,采用脊髓切割损伤法制作右侧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将制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康复训练组、联合治疗组及模型组。于制模后第3天各组大鼠按既定方案给予相应干预,其中电针组、康复训练组分别给予电针督脉穴位或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组于康复训练后辅以电针刺激。每周均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于制模后第4周及第8周时每组分别取12只大鼠处死,采用免疫组化法、PCR及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受损脊髓BDNF及TrkB表达情况。 结果各组大鼠BBB评分、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其中电针组、康复训练组及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在制模后第4周、第8周时均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同时联合治疗组也显著优于电针组及康复训练组(P<0.05);电针组及康复训练组的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电针督脉穴位联合康复训练治疗SCI大鼠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加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上调受损脊髓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有关。

关 键 词:脊髓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电针疗法  康复训练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