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睡眠剥夺认知功能损伤发生的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李浩,黄晓宇,谢光璟,黄攀攀.睡眠剥夺认知功能损伤发生的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4):225-232.
作者姓名:李浩  黄晓宇  谢光璟  黄攀攀
作者单位:1.湖北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武汉 430065;2.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第七一二研究所,武汉 43006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74414);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020701011433)
摘    要:充足的睡眠是保证机体健康运转的重要组成因素,以睡眠不足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慢性睡眠疾病可统称为睡眠剥夺(SD),在来源上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作为近年来高发的疾病类型之一,SD已愈发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SD可对认知行为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清醒程度降低、警觉性下降及注意力不集中;感官知觉能力低下;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等,涉及到对人体多个系统功能的影响,并与多种疾病发生有密切关联,可能会给患者甚至其亲友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困扰。SD引起的认知功能损伤现象已在临床测试与多种动物行为学实验中得到了充分验证,主要涉及到突触可塑性改变、内质网应激加强、昼夜节律紊乱、能量代谢失衡等病理损伤机制。针对SD的西医药物治疗多具有副作用大、成瘾性强等负面因素,但中医药干预着眼整体观念,效用持久,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轻微,在临床上改善睡眠障碍的并发症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文通过综述SD研究现状与分类,其导致认知功能损伤的病理机制相关在分子层面的探索方向与成果,近5年来中药复方、针灸等中医药干预疗法及运动、五音等辅助疗法的治疗效果与经验,以期进一步总结阐明SD与认知行为间的互作影响机制,为研究SD疾病的相关病理机制及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关 键 词:睡眠剥夺  认知行为  突触可塑性  内质网应激  昼夜节律  能量代谢  中医药治疗
收稿时间:2020/5/21 0:00:00
修稿时间:2020/5/21 0:00:00

Mechanism of Sleep Deprivation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vention
LI Hao,HUANG Xiao-yu,XIE Guang-jing,HUANG Pan-pan.Mechanism of Sleep Deprivation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vention[J].China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2021,27(4):225-232.
Authors:LI Hao  HUANG Xiao-yu  XIE Guang-jing  HUANG Pan-pan
Abstract:
Keywords:sleep deprivation  cognitive behavior  synaptic plasticity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circadian rhythm  energy metabolism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