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321篇
生物科学   125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在工业废水监测和管理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南京市13个行业25家工厂废水,进行了水生生物(鱼、蚤、藻)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LC50(或EC50)值能反映废水的综合毒性程度,依据LC50值,急性毒性单位以及年排放效应单位,建立了工业废水毒性强度分级标准,确定了优先监测和控制的工业放心水类型;根据废水处理前后LC50(或EC50)值的变化,可监控废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确定了A1厂、A5厂、B1厂废水对大型蚤的慢性毒性阈限值分别为0.0125%-0.025%、0.023%-0.056%及0.0056%-0.032%,应用系数(AF)分别为0.0403-0.0806,0.0627-0.1099、0.0156-0.0889。本文还探讨了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在工业废水监督、管理。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方面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青藏高原草地承载力的空间演变特征并对其进行预警,以已有的青藏高原净初级生产力数据为基础,核算了该地区的草地理论载畜量及演变趋势,并结合县域实际存栏量,划定了草地承载力的预警等级。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草地承载力整体呈东高西低的格局,其中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是该地区草地承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2)2000-2015年,青藏高原理论载畜量由8614.89万羊单位增至9451.53万羊单位;(3)青藏高原整体处于超载状态,2000-2010年超载状况加剧,至2015年超载状况稍有缓解,草畜平衡指数由67.88%增至79.90%,再降至67.91%。目前亟需优先控制72个红色预警县(超载状态正在加剧)的牲畜存栏量,避免超载状况进一步恶化。未来需要通过控制牲畜存栏量、调整畜牧区发展布局和提高草地生产力等多项措施的结合来改善青藏高原地区的草地承载状况,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实蝇检疫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蝇(fruit fly)是为害水果和蔬菜的有害生物,这类害虫尤其是在果蔬的国际贸易中受到关注,多将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而置于有关的法规中。本文从应用于植物检疫的角度,着重就实蝇的监测和有关生物学的研究、实蝇鉴定技术研究、实蝇除害处理研究、建立实蝇非疫区、果园实蝇防治研究以及我国在水果国际双边贸易中的实蝇问题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收集和介绍有关研究概况,对我国就以实蝇为内容的研究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4.
对生物入侵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物入侵涉及异地迁徙及建群等复杂问题,涉及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生态学的各个层次,又必不可少地要深入地去探索生物入侵过程中的快速进化和分子生态学基础。生物系统的超级复杂性加上环境和人为因素的极度随机性,充分显示了在这一领域从事研究的艰巨性和挑战性。入侵种具有两面性,因此,预防比治理更为关键。为了应对生物入侵,有待建立完善的国家和地区的防控系统、提高技术水平并加强有关诸多经济因素对生物入侵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百余年前,人类就开始了相对系统的野生动物调查。目前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方法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调查规范。最近几十年来,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野生动物调查。但是,当前我国的野外调查规范还不够细致,调查者在调查时缺乏必要的约束,导致调查数据不规范、不可靠,很多重要信息缺失。突出问题有:样线信息不全,只有起点和终点的经纬度,没有自动记录的详细样线信息(如每秒记录一次的连续点位信息,含经纬度和时间);动物位点信息缺乏可信度指标(如距观测者的距离);调查时间不合理;调查地点的空间取样不均衡;记录的标准化不够(如每个观测点的观测时长不确定)等等。对此,我们参考国际通用的调查规范,提出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调查要点,以便提高野外调查数据的质量。另外,我们提倡野外记录的无纸化,充分利用现有的手机应用软件(APP)和模型工具提高野外记录以及后期数据处理的效率。最后,我们提议建立固定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样线体系,以便消除每年调查时空间取样的不确定性,更好地量化野生动物的时间动态,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广西中南部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燕丽  潘贤章  王昌昆  刘娅  赵其国 《生态学报》2014,34(18):5283-5291
以1981年、2011年土壤数据为基础,以AVHRR和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研究广西中南部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其变化与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等遥感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变化的遥感监测模型。研究表明:近30年来,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变化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分别增加了5.43g/kg和0.21g/kg;1981—2011年间,NDVI、植被覆盖度和NPP 3个遥感因子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且遥感因子变化与有机质、全氮变化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利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土壤有机质、全氮变化的遥感监测模型,分别能够解释有机质、全氮变化的16.9%和20.3%;根据所建模型对研究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变化可进行空间预测制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耕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分别上升了6.65g/kg和0.31g/kg,验证结果显示遥感模型能够反映出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长期变化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7.
韦艳丽 《蛇志》2015,(2):181-183
<正>出生缺陷是指新生儿在胚胎时期就出现功能、结构或代谢方面的异常。出生缺陷不仅可导致孕妇孕早期流产,还可发生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等,存活患儿也是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因此应将优生优育真正落到实处,提高我国人口质量,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为提高有效的干预措施,作者结合我国目前出生缺陷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综述如下。1出生缺陷监测背景我国的人口出生缺陷高发,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  相似文献   
8.
蝗虫生境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瑞香  刘闯  李典谟  谢宝瑜 《生态学报》2003,23(11):2475-2483
蝗虫是一种能对农业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的害虫。预测、监测蝗虫的发生、发展对于防治蝗虫、减轻蝗灾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蝗虫的发生和消长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基础上,概述了以往蝗虫发生、发展预测、监测的主要方法。然后,从监测蝗虫生境采用的指标、卫星数据、算法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运用现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监测蝗虫生境、预测蝗虫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最新进展;最后,结合现代对地观测技术、网络、快速计算和模拟等技术的发展探讨了蝗虫生境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变权模型的舟山群岛生态安全预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安全预警是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以浙江省舟山群岛为例,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模型构建了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使用变权模型对2000-2012年舟山市生态安全的预警等级进行测度,并使用马尔科夫预测方法对2013-2018年生态安全警情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变权模型能够有效地满足舟山群岛生态安全动态预警研究需要;2000-2012年,舟山群岛生态安全预警指数由0.286波动上升至0.484,警度等级从“重警”演变为“中警”,指示灯由“橙灯”演化为“黄灯”;2013-2018年,舟山群岛生态安全预警等级预测结果为“中警”,指示灯为“黄灯”.研究结果可为维护舟山群岛生态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3—2018年许昌市麻疹(measles)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病例专报系统,对2013—2018年许昌市麻疹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许昌市2013—2018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0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546,P<0.05);东城区、鄢陵县年平均发病率较高,不同县市区的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99,P<0.05);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时间集中在冬春季(1—4月);男女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9、P=0.249,P>0.05);年龄分布以0~5岁组儿童发病最高,以>8~17月龄组的儿童最多;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303例麻疹报告病例中,无麻疹疫苗免疫史209例,其中有一定比例的有免疫史人群继发感染麻疹;许昌市麻疹风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正常运转,麻疹排除报告发病率自2015年以来均达到国家2/10万的标准。结论 6年来许昌市麻疹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病例专报系统运行正常。需继续加强含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定期查漏补种,提高麻疹及时接种率;同时继续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是消除和控制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