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1918篇
生物科学   3674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勐腊和勐仑两个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样区”)及附近的次生林、荒地、旱地、水田采集100份土样,进行放线菌分离和鉴定。并对这两个样区土壤放线菌的区系分布作了比较。勐腊样区的放线菌数量较少而区系组成略为复杂,分离到12个属。仑样区分离到11个属。两个样区均分离到大量糖多孢菌。  相似文献   
3.
松嫩平原南部植被与环境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环境格局入手,分析植被对环境的反应,是研究植被与环境相关性的一条途径。本文采用该途径。从生态种组入手,分析松嫩平原南部植被与环境的相关性,根据该区自然条件的特点,用生态系列表,分析植物对土壤盐碱,水分,有机质和氮素的含量以及土壤酸度的反应。依植物对上述各因素要求的相似性划分单因子生态种组,并以此为基础,综合植物对上述各因素反应的相似性,划分了11个综合因子生态种组,阐明 生态种组与植物群落及立地的关系。依据三者的关系,结合牧业生产,划分了4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4.
青甘边区黑河流域森林植被带及其昆虫区系的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发源于青海、甘肃交界的祁连山区,是甘肃河西走廊最大的内陆河水系之一,水源丰富,流量稳定,这不仅取决于祁连山区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更重要的是与上游森林植被密不可分。但是,由于森林害虫猖獗成灾,严重威胁着这一地域森林的生存。近几年我们在森林昆虫普查的基础上,对黑河流域森林昆虫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傣族“龙山”的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傣族“龙山”是西双版纳地区傣族的民族植物文化中的一例。其概念是“神居住的地方”,在这个地方的动植物都是神的家园里的生灵,是神的伴侣,是不能砍伐、狩猎和破坏的。人  相似文献   
6.
华南地区现在没有鳄鱼的分布。但过去是否有鳄鱼?以及是何种鳄鱼?绝灭于何时?是一个颇具兴趣的问题。一华南地区最早的鳄鱼记录,在汉代文献中就已出现。但引起人们注意的还是唐代韩愈所写的《祭鳄鱼文》。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潮州(今广东省潮州市)当时属岭南道,唐时岭南地区仍属未曾开发的“蛮夷南荒”地区。一到潮州上任,韩愈就了解到当地最大的祸患就是鳄鱼。潮州的鳄鱼相当凶猛,既吃食牛马羊豕等家畜,也威胁人类。为此,韩愈撰《祭鳄鱼文》,限令鳄鱼三日内徙往南海,否则  相似文献   
7.
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五百年来植被变迁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元江河谷是云南省最干热地区之一,在海拔800—900米以下的山地上广泛分布着稀树灌草丛。根据《元江府志》(1714年编纂)、《元江州志》(1826年编纂)、《元江志稿》(1922年编篡)及对现存植被的考察,本文探讨了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五百年来植被的变迁。 元江县森林复盖率的减少与人口的增加有密切关系,十七世纪中期以前,森林复盖率在75%以上,十八、十九世纪时为70%左右,1958年为61.5%,1975年为27.3%,至1982年则为19.3%。研究表明,在十九世纪以前,这个地区分布的主要植被是热带季雨林,甚而热带季节雨林,以后热带稀树灌草丛则迅速发展。植被的历史变化与土壤流失密切相关。植物群落的演变是由以乔木树种为优势演变为以灌木种类为优势,再演变为以多年生草木植物为优势,而最后则成为裸地。本文也讨论了这个地区植被恢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植物种类多样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郭玲  许再富 《生态学杂志》1990,9(5):61-62,60
一、方法1.样地的选择样地分别选取热带干性季节雨林的典型代表——以箭毒木(Antiaris toxicaria)、龙果(Pouteria grandifolia)为标志的群落,以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番龙眼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条件下,供试的林木、农作物及牧草种子均能在铅锌矿尾矿中萌发,其中萌发率与非污染土壤中的相近,多数种子的萌发速率低于对照组。供试植物幼苗出土30天内没有死苗现象,但与对照相比,株高下降28.4%,复叶数减少34.1%,生物量下降5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