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1篇
生物科学   17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棉蚜有性世代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锦华  傅强 《昆虫知识》1995,32(3):141-143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物型棉蚜对夏寄主葫芦科作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云丽  印象初  刘同先 《生态学报》2013,33(12):3706-3711
于2008、2009年连续两年采用模拟田间自然扩散法,系统地研究了棉花型棉蚜和甜瓜型棉蚜有翅蚜对11种夏寄主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棉花型棉蚜对杂交葫芦、小西葫芦表现出强选择性及适应性,而对香瓜、黄瓜、西瓜及甜瓜均不选择,或即使选择其若蚜在其上也不能存活;甜瓜型棉蚜对甜瓜、香瓜、南瓜、黄西葫芦、大西葫芦、杂交葫芦等均表现较强选择性,而对棉花及小西葫芦表现不选择.但是,甜瓜型棉蚜在小西葫芦上也能产若蚜并存活.从而证明小西葫芦是两种寄主型棉蚜的共同寄主,有可能成为两者相互转换的桥梁寄主.  相似文献   
4.
杀虫剂诱使棉蚜再猖獗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吴孔明  刘芹轩 《生态学报》1992,12(4):341-347
为指导棉蚜的综合防治,笔者对杀虫剂诱导棉蚜再猖獗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速灭杀丁,氧化乐果和久效磷对棉蚜田间施药试验结果表明:效果较好,但进入伏蚜发生期后,速灭杀丁处理区棉蚜种群上升极快,第3次施药手2000倍和4000倍的20%,速灭杀丁处理区棉虹种群数量分别是对照的9.05倍和7.22倍,氧化乐果施药区棉蚜密度也明显高于不 施药的对照区蚜虫密度,整个棉蚜发生阶段棉蚜的抗药性测定表明,随着用药次数增加,棉蚜对速灭杀丁抗性倍数增长迅速,第4次施药后LD56值是早春棉蚜的9.39倍。3种农药对七星瓢虫和异色标虫的毒性皆显著地对棉蚜的毒力,随着棉蚜抗药性增加,农药对瓢虫-蚜系统的破坏愈加严重,对3种农药处理后的棉蚜成,若蚜的生命表分析表明3种农药没有刺激种群增殖作用,因而可以认为速杰灭刹丁诱使棉蚜再猖獗的作用是由于棉蚜抗药性水平迅速提高和对棉田生态的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5.
应用酶标仪动力学方法监测棉蚜的抗药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酶标仪动力学测定法对3个抗性水平不同的棉蚜品系(R1、R2和R3)和1个敏感品系(S)的羧酸酯酶进行了研究,S、R1、R2和R3品系对α-乙酸萘酯(α-NA)的平均比活力分别为57.10、1171.69、1236.14和3293.00μmol·mgpro-1·min-1(分光光度计终点测定法)和38.24、85.27、198.14和762.25mOD·min-1·aphid-1(酶标仪动力学法)。终点测定法结果显示出不同品系间最大相差达60倍;酶标仪动力学测定法研究表明,4个棉蚜品系羧酸酶活性与其抗药性程度显著相关。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比较,酶动力学方法的测定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6.
棉花型和瓜型棉蚜产生有性世代能力的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雪  刘向东 《昆虫学报》2008,51(1):40-45
为了明确寄主专化性是否会影响棉蚜的繁殖策略或生活史对策,采用低温和短光照组合(18℃,L∶D=8∶16)分别对棉花型和瓜型棉蚜进行有性世代的诱导,比较两寄主专化型棉蚜产生有翅蚜、雄性母、雌性母及无翅孤雌蚜的能力。结果表明:两寄主专化型棉蚜在产生有性世代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棉花型棉蚜在诱导后代中产生有翅蚜、雄性母和雌性母的比率显著高于瓜型棉蚜,并且雌、雄性母产生的时间明显早于瓜型棉蚜。瓜型棉蚜在诱导条件下产生无翅孤雌蚜的比率显著高于棉花型棉蚜,并且发现有不产生有性世代的营专性孤雌生殖个体,而在棉花型棉蚜中没有发现。产生性母蚜的棉花型和瓜型棉蚜均可同时产生孤雌胎生后代。寄主型与诱导时间长短对棉蚜有性世代的产生存在交互作用。采集于田间棉花和黄瓜上的棉蚜,也表现为棉花上的易产生有性世代,在诱导的第2代中产生性母蚜的比率显著高于黄瓜上的棉蚜,并且性母蚜比率在诱导的第2代与第3代间无显著差异; 但黄瓜上的棉蚜性母蚜产生比率第3代显著高于第2代。由此推测,棉蚜寄主专化性的形成与生活史特性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体内3个高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并比较它们在不同寄主专化型棉蚜中的表达差异。【方法】从棉蚜的伏蚜和苗蚜转录组数据库中挑选GSTs并克隆得到全长cDNA序列,使用qRT-PCR分析这些基因在不同寄主专化型棉蚜不同龄期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克隆到3个高表达的GSTs基因,分别命名为AgoGST-s1(GenBank登录号:MN688789)、AgoGST-d1(GenBank登录号:MN688790)、AgoGST-d2(GenBank登录号:MN688791)。这3个基因在不同龄期均表达,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基本一致,表达量呈现从低到高的变化趋势。AgoGST-s1基因在各个发育阶段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幅度较小,而AgoGST-d1、AgoGST-d2的变化幅度较大。对比两种寄主专化型棉蚜相同龄期时的表达情况发现,黄瓜型棉蚜中GSTs基因的表达量在大部分龄期都高于棉花型棉蚜。【结论】AgoGST-s1、AgoGST-d1、AgoGST-d2基因表达量伴随棉蚜生长发育变化趋势明显,在不同寄主专化型棉蚜体内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可能与棉蚜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新疆石河子棉蚜越冬卵的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张建华  王宏跃  贺福德  朱江  陈金红 《昆虫知识》2003,40(3):229-231,F004
棉蚜雌性蚜交配个体平均产卵量为 6 3± 1 1粒 ;未交配个体也产卵 ,卵亦变色 ,但卵量极少。越冬卵经 5 %NaOH浸泡 2 4h后卵壳透明 ,镜下观察可见受精卵胚胎发育到体躯分节期开始越冬。冬后胚胎发育仅处在颗粒团状的饱满卵应为无效卵 ,不会孵化 ;颜色发亮的卵处理后胚胎外貌清晰可见 ,此种卵当天即可破壳。棉蚜卵为滞育卵 ,春季降水对孵化有促进作用 ;室外棉蚜卵的饱满率和饱满卵的孵化率较低。该地区秋冬气候特点可能是石河子地区棉蚜卵低温条件下安全越冬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飞  韩召军 《动物学研究》2002,23(5):444-448
采用RT-PCR技术,利用简并引物从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中克隆出2个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cDNA片段,Ag,ace 1l和Ag.ace2.Ag.ace1基因的cDNA片段为282bp,编码94个氨基酸;Ag.ace2基因的cDNA片段为264bp,编码88个氨基酸。扩增获得的2个乙酰胆碱酯酶基因cDNA片段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与其他昆虫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首次从一种昆虫中克隆出2个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片段,为同一种昆虫中存在多个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假设提供了直接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棉蚜性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惠燕  汪世泽 《昆虫知识》1994,31(3):145-148
调查了棉蚜性蚜的种群动态,对性母、性雄、性雌内外生殖系统进行了研究、观察、解剖与描述,并对性雌产卵习性、产卵量以及交配习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性蚜产生的生态条件及性雄、性雌性别决定先后次序和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