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3篇
生物科学   19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记述了叶蜂总科中国新记录种及新组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狭义小奥德蘑属Oudemansiella s. str.的概念做了修订,在修订后的属中,狭义干蘑属Xerula s. str.的物种不纳入其中。在狭义小奥德蘑属下,提出了一个包含4个组O. sect. Oudemansiella、Mucidula、Dactylosporina 和 Radicatae的新系统。小奥德蘑组sect. Oudemansiella包括热带至南温带的一些物种,如新热带小奥德蘑O. platensis、澳洲小奥德蘑O. australis、旧热带小奥德蘑O. canarii和宽褶小奥德蘑O. crassifolia,这些物种的菌盖表皮为粘栅栏型,由菌丝组成,但其中常夹杂有链状排列的膨大细胞。粘蘑组sect. Mucidula包含北半球温带至亚热带的一些物种,如粘小奥德蘑O. mucida、网褶小奥德蘑O. venosolamellata和近粘小奥德蘑O. submucida,其菌盖表皮为粘子实层-栅栏型,由近棒状的顶端膨大细胞组成。小奥德蘑组和粘蘑组的物种,在外形和小生境上有相似之处,其担子果皆生于地表外的腐木上,菌柄上有或无菌环。刺孢组sect. Dactylosporina包含中南美洲那些孢子表面有指状凸起的物种。长根组sect. Radicatae由长根小奥德蘑O. radicata及其近缘种为代表,是该属中最大的组,包括该属其他三组之外的所有种。北美的O. americana、欧洲的O. caussei 和东亚的O. hongoi曾被置于小奥德蘑属中的白毛组O. sect. Albotomentosae或干蘑属的亮毛组X. sect. Hyalosetae,在本系统中它们没有纳入小奥德蘑属,因为它们可能代表一个单独的属。本文还提出了1新等级、32个新组合和1个新名称。  相似文献   
3.
庄剑云  凌金锋  徐彪 《菌物学报》2021,40(4):912-919
描述了无性型锈菌新种龙眼夏孢锈菌Uredo longan;对荔枝翼孢锈菌Skierka nephelii补述了冬孢子阶段并指定了附加模式;报道了中国新记录刚果盾锈菌Uredopeltis congensis;新组合了克莱门斯层锈菌Phakopsora clemensiae comb. nov.和马唐层锈菌Phakopsora digitariae comb. nov.。引证的标本采自我国台湾、广东、海南、四川等亚热带地区,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4.
中国帕飞虱属分类研究(半翅目,蜡蝉总科,飞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nnah(1978)根据分布于越南的标本建立了帕飞虱属Palego,仅包括其模式种Palego simulator Fennah,1978;葛钟麟(1982)根据分布于中国南部的标本建立了披突飞虱属Parathri-ambus,并指定刺披突飞虱Parathriambus spinosus为其模式种,该属现在包括2种.作者在整理研究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的该属标本时,发现帕飞虱属Palego的模式种;根据葛钟麟(1982)对披突飞虱属Parathriambus的属征描述,作者发现该属与Fennah(1978)建立的帕飞虱属Palego的属征吻合.据此,作者提出:披突飞虱属Parathriambus Kuoh,1982应为帕飞虱属Palego Fen-nah,1978的新异名.文中对该属属征进行了重新描记,原来隶属披突飞虱属Parathriambus的2个种同时被移入帕飞虱属;帕飞虱属Palego的模式种Palego simulator Fennah也是在中国的首次报道.文中还给出了该属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杨光耀  赵奇僧 《植物研究》2001,21(4):513-514
作者研究了斑苦竹后认为, 当斑苦竹组合到青篱竹属Arundinaria 时, 其合法双名应为Arundinaria oleosa (Wen)C.S.Chao et G.Y.Yang。而Arundinaria chinensis C.S.Chao et G.Y.Yang 和Acidosasa lentiginosa W.T.Lin et Z.J.Feng 为斑苦竹的新异名。  相似文献   
6.
铁线莲属研究随记(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描述了9新种,4新变种;做出了2新等级,1新组合和1新名称。(2)归并了以下拉丁学名: Clematis dioica L.ssp.virginiana(L.)Kuntze var.bahamica Kuntze,C.bahamica (Kuntze) Britton,C.orbic- ulata Correll,C.brasiliana DC.var.laxa St.Hilaire,C.perulata Kuntze,C.barranacae Jones,C.discolor Gardn., C.laxiflora Baker,C.bathiei Lévl.和C.mauritiana Lam.var.sulfurea Viguier &; Perrier。(3)对威灵仙C.chinensis Osbeck的5个变种进行了分类;特产日本的C.fujisanensis Hisauti &; Hara与C.chinensis 极为相近,主要区别在于具较大的花,但有时花与C.chinensis的花同样大,由于区别不大,在本文中被 降级作变种处理;与其近缘、具强烈退化花序、特产华东的C.anhweiensis M.C.Chang也随之被处理为 变种。(4)瑞典学者Johnson在最近出版的铁线莲属专著中将特产西印度群岛东部的C.Flukenetii DC. 归并于特产美国东南部的C.catesbyana Pursh;本文不同意他做出的归并,并列出了这两个种的明显区 别特征,确认后者是一个应该得到承认的独立的种。(5)根据墨西哥标本描述的C.acapulcensis Hook. &; Arn.原知分布于中美一带,而其在南美的居群和一小叶多毛的新变种(var.puberula)过去长期间被误 定为其近缘种C.affinis St.Hilaire;这个混乱在本文中得到澄清,同时,本文给出了这二近缘种的区别 特征。(6)Viguier和Perrier两位学者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研究马达加斯加一带的黄花铁线莲组-怀特铁 线莲亚组(sect.Meclatis subsect.Wightianae)植物时做出了不少错误鉴定:(a)将特产马达加斯加的具三 出复叶的C.mauritiana Lam. var.mauritiana,var.coriacea和C.microcuspis Baker,以及具单叶的C.ac- tinostemmatifolia W.T.Wang均鉴定为分布于非洲大陆的C.simensis Fresen., 并将后者作为分布于亚洲和欧洲的C.orientalis L.的亚种处理;(b)将特产马达加斯加具三出复叶的C.laxiflora Baker和具一回羽状复叶的C.ibarensis Baker鉴定为特产印度南部的C.wightiana Wall.,也将后者作为C.orientalis的亚种处理;(c)将特产科摩罗(Comoros)具二回羽状复叶的C.comoresensis W.T. Wang鉴定为C.brachiata Thunb.,也将后者作为C.orientalis L.的亚种处理;(d)将C.ibarensis Baker(具一回羽状复叶和两性花)这一拉丁学名用在了另一特产马达加斯加具2~3回羽状复叶和单性花、应属于单性铁线莲组sect. Aspidanthera的种(C.rutoides W.T.Wang)之上;(e)将另一特产马达加斯加具一回羽状复叶和单性花、 也属于单性铁线莲组的C.edentata Baker(=C.insidiosa Baill.)降级作为这两位学者曲解的C.ibarensis Baker的亚种处理;(f)将特产马达加斯加的C.dissecta Baker归并到属于茴芹叶铁线莲组(sect. Pseudanemone)的C.pimpindllifolia Hook.中。此次本文第五部分继去年第一、二部分之后对上述混乱情况做出了完全澄清,并给出了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及其邻近岛屿的怀特铁线莲亚组8种植物的检索表;由于C.ibarensis Baker的定义被上述两位学者严重误解,本文根据较多具花、果的标本写出了此种完整、正确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耳草属中具有茎四棱和头状花序特征的植物常常被鉴定为长节耳草(Hedyotis uncinella),并且这一名称还包括了基于不同模式的3个分类学异名。由于这一类植物在叶片形态、叶柄长短、花序着生式样以及花梗长度等形态特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将这一类植物笼统地鉴定为长节耳草并不合理。为清晰区分这类植物,通过模式比对、居群形态特征变异式样的野外观察以及分子系统学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前被鉴定为“长节耳草”的植物实际上包括了6个分类实体,即被归并的丰花耳草(H. borrerioides)、垦丁耳草(H. kuraruensis)和新组合种——团花耳草(H. cephalophora)均应独立成种,而长节耳草本种、被忽略的线叶耳草(H. linearifolia)和我国新记录种——球花耳草(H. multiglomerulata)各自也应得到承认。同时,为了便于进行分类鉴定,也提供了这些种类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Pampanini于1910年发表了桔梗科采自湖北西部的一个新种Codonopsis draco。此后100年无人提起它。最近作者在进行党参属及其近缘类群的专著研究中发现它就是1984年发表的刺萼参Echinocodon lobophyllus DY. Hong, 也采自湖北西部。本文作了新组合。刺萼参在湖北郧西的分布点已经消失,至今仅知道陕西东南部两个地点有少量植株,可见刺萼参已处于濒危状态。因为它是单种属,对其保护应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9.
根据来自叶绿体trnL内含子和DNAtrnL F间隔区序列等的证据 ,滇南桫椤Al sophilaaustro yunnanensisS .G .Lu将组合到黑桫椤属Gymnosphaera之下更趋合理。因此 ,本文报道中国黑桫椤属植物一新组合种 :滇南黑桫椤Gymnosphaeraaustro yunnanensis (S .G .Lu)S .G .LuetC .X .Li。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南内生拟盘多毛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 至 2005 年期间,从我国海南地区 95 种植物中分离鉴定了 43 种内生拟盘多毛孢,包括 5 个新组合,16 个内生拟盘多毛孢新记录种。5 个原归在盘多毛孢属 Pestalotia 的种重组到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中,它们是二色拟盘多毛孢 P. bicolor,金鸡纳树拟盘多毛孢 P. cinchonae,密花拟盘多毛孢P. lambertiae,草原拟盘多毛孢 P. pampeana 和露兜树拟盘多毛孢 P. pandani。对 5 个新组合进行了重新描述和图解,其它 16 个内生拟盘多毛孢新记录种列出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