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73篇
生物科学   1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方法联合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29例支气管结核患者根据镜下不同类型采取多种方法联合介入治疗.结果:329例强化阶段2个月结束时痰菌阴转289例(87.8.%),炎性浸润、溃疡及干酪坏死消除78/80例(97.5%),肉芽组织增生消除63/70例(90%),气道瘢痕狭窄明显改善26/32(81%),管壁软化明显好转7/15(46.6%),肺不张或肺膨胀不全总有效率82/105(78.1%).6个月后痰菌全部转阴(100%),6个月后炎性浸润、溃疡及干酪坏死肉芽组织增生消除达97.9%.管壁软化好转85.2%,肺不张治愈率95.8%,疗效确切.结论:通过电子支气管镜多方法联合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安全、并发症少、病人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3.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7,29(3):454-454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肿瘤中心(原第一军医大学全军肿瘤中心),为国家肿瘤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肿瘤学博士后临床工作站。中心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7名,博士学位获得者11人、硕士学位获得者13人,博士后3人。开展床位100张,设有空气层流治疗病室、微创治疗室、介入治疗室、免疫治疗室、临床肿瘤研究所、放疗中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入住我院CCU并行IABP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例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观察使用IABP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变化,IABP相关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及时在IABP支持下成功完成急诊PCI手术,患者应用IABP治疗后心率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仅9例,严重并发症0例,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2例.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显著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期间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冠脉内常规给予以及必要时给予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两种给药方式对冠脉血流异常的影响,寻找较好的替罗非班用药方式。方法:入选九四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患者58例,随机分成常规给药组(血管开通前所有患者冠状动脉内均注射替罗非班,n=30)与必要时给药组(血管开通后即时造影显示TIMI血流≤2级者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TIMI血流3级者不给药,n=28),观察支架植入后30分钟TIMI血流、30天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以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必要给药组冠脉内给药可显著改善冠脉血流(TIMI3级给药前46.4%,给药后75%,P〈0.05),常规给药组支架植入后30分钟TIMI3级获得率高于必要给药组(96.7%比75%,P〈0.05),MACE、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事件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内给予替罗非班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血流异常情况,血管开通前冠脉内常规给药方式优于必要时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对于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采用介入方法治疗95例共117髋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比介入治疗前后DSA造影分型结果及血供异常例数。结果:117患髋中,Ia型的31病髋中,11髋(35.48%)介入治疗后动脉主干再通;Ib型的27髋中,24髋(88.89%)介入治疗后分支再通;II型的11髋中,5髋(45.45%)实质期股骨头缺损面积缩小;III型的10髋中,8髋(80.00%)静脉期见股骨头浓密染色明显减轻;Ⅳ型的33髋中,28髋(84.85%)可见动脉主干再通、分支增粗、实质期股骨头缺损面积缩小和静脉期股骨头染色减轻等。治疗前117病髋异常率为95.73%。经过介入治疗后,异常率为30.77%。治疗后异常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异常率(P〈0.01)。结论: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供异常,增加股骨头血供,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关键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伴糖尿病患者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多支血管病变并伴有糖尿病的患者186例,根据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DES组及CABG组,随访50.5±14.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非致死心肌梗死、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全因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所有入选患者中,DES组有更多双支病变(P0.05),CABG组三支病变较多(P0.05),两组在完全血运重建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期间,CABG组死亡2例(2.3%),DES组死亡1例(1.0%),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出院后对186例入选患者随访,其中失访11例(DES组5例,CABG组6例)。随访期间CABG组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1.3%)、脑卒中6例(7.5%)、全因死亡10例(12.5%),DES组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5例(5.3%)、脑卒中3例(3.2%)、全因死亡9例(9.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ABG组再次血运重建2例(2.5%),DES组15例(1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DES置入术或CABG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伴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远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全因死亡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但DES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明显升高,可能与糖尿病患者较高的再狭窄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8例患者行超选择股骨头供血动脉插管,动脉造影、溶通治疗。结果:28例患者治疗后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及改善,有效率96.4%;治疗后病变区血管分支增多、增粗;影像随访显示股骨头骨质不同程度修复。结论: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血管再通率高、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的优势,能有效的改善股骨头的局部血液循环和髋关节的疼痛、活动功能,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验证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TM陶瓷膜VSD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根据试验的要求入选术前确诊为室间隔缺损的病人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21例,对A组病人植入CeraTM陶瓷膜VSD封堵器,对B组病人植入普通镍钛合金VSD封堵器,在超声心动图下或X线下观察室间隔缺损大小、位置、形态、类型,选择合适的封堵伞,经输送系统置入封堵器闭合VSD,分别于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30天、90天及术后180天进行随访,主要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等。比较这两组患者的即刻手术成功率以及随访过程中终点事件发生率的不同。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成功率均为100%,残余分流率分别为0和4.8%,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P0.005)。结论:试验组与对照组安全性与疗效相当,应用国产陶瓷封堵器是安全、有效的。但由于该项技术是一项新技术,临床试验样本量较少,其安全性和疗效特别是中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对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患者血小板功能指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与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PCI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60例实施PCI后常规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40mg/d,20例),泮托拉唑组(40mg/d,20例)和对照组(20例),连续用药30d。分别在服药前1d及服药15d,30d用血栓弹力图检测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值和比浊法检测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并观察30d各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与对照组相比,服药前1d及服药15d,30d用血栓弹力图检测的血小板抑制率和比浊法检测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均无明显变化;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服药15d,30d与服药前1d相比,每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升高,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5d和30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三组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胃肠道出血发生率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服药组间比较,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具有增强血小板抑制,降低血小板凝聚的作用,而不同机制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对PCI术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不降低对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同时明显降低患者胃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