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0篇
  免费   1296篇
  国内免费   1101篇
工业技术   1001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445篇
  2014年   556篇
  2013年   606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725篇
  2010年   627篇
  2009年   683篇
  2008年   684篇
  2007年   711篇
  2006年   556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微机上实现的印制板自动布线方法──多级线探索法及其编程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完备布线算法的概念,通过分析李氏算法和传统线探索法的不足之处而得到的。虽然它也是一种线探索法,但有较传统线探索法更强的探索能力,不需要结合李氏算法而能单独完成布线任务,是一种较理想的算法,通过实验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种支持QoS的拓扑自适应动态组播路由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AM、QoSMIC、DSDMR等一类支持QoS的动态组播路由算法允许组播成员动态地加入和离开,同时为接收方提供多个可选择的组播接入路径,以满足不同应用的QoS需求。但这些算法普遍存在控制信令开销大和结点加入时延长,可扩展性不好等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算法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支持QoS的动态组播路由算法,即拓扑自适应动态组播路由(Topology Adaptive Dynamic Multicast Routing,TADMR)算法。该算法避免了以往算法中大部分盲目的路径搜索,并使结点加入时延不再受限于固定的等待时钟,而与网络拓扑相自适应。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低的控制信令开销和结点加入时延,适用于各种网络规模和群组规模,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3.
We consider the switchbox routing problem of two-terminal nets in the case when all thek nets lie on two adjacent sides of the rectangle. Our routing model is the standard two-layer model. We develop an optimal algorithm that routes all the nets whenever a routing exists. The routing obtained uses the fewest possible number of vias. A more general version of this problem (adjacent staircase) is also optimally solved.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in part by NSA Contract No. MDA-904-85H-0015, NSF Grant No. DCR-86-00378, and by NSF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s Program NSFD CDR 88003012.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对译码器软信息限幅来改善多径衰落信道中Turbo乘积编码OFDM(TPC-OFDM)系统性能的新方法。通过对不同多径衰落信道中QPSK映射和16QAM映射的TPC-OFDM系统性能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10^-5误比特率下,这种新方法比传统的迭代译码大约有6~10dB的改进,对严重多径环境下TPC-OFDM系统的错误平底也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匿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匿名技术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统一给出了关联性、匿名性、假名等概念,探讨了Crowds、洋葱路由、Mix nets等匿名通信的实现机制,介绍了有关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匿名性度量、环签名和群签名等匿名签名算法、匿名应用中信赖的建立等技术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莉  吴振强 《计算机应用》2003,23(12):24-26
洋葱路由技术在公网上提供双向、实时的匿名通信,其面向连接和严格的源路由方式导致效率低、扩展性差。利用分布式的概念,采用分段连接技术思想提出了一种安全、高效的分布式洋葱路由机制(DORS),给出了DORS路由实现算法,并从方案实现效率、安全性方面对DORS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DORS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鲁棒性、简单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视频会议等多播应用中,降低多播树网络费用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基于关键节点和目的节点的多播路由KDDMC算法。由于在算法中优先考虑采用关键节点,实现更多链路的共享,从而降低网络费用。在随机网络上的仿真结果表明,KDDMC算法的多播树网络费用优于SPH算法。同时证明了KDDMC算法的复杂度为O(n^3),且利用所提出的路由表算法易于分布式实现。  相似文献   
9.
多粒度交换技术利用波带级路由以及光纤级路由,可有效降低光交叉连接器的复杂度.但多粒度交换增加了光网络的逻辑层次结构,使得网络中的路由与资源分配问题更为复杂,因此,在多粒度全光网中实现多层联合路由是提高网络性能的关键.本文对多粒度交叉连接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多粒度全光网中的多层联合路由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network topologies for the optical core of IP-over-WDM networks with static wavelength routing.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is focused on regular degree four topologies, and, for comparison purposes, degree three topologies are also considered. It is shown that the increase of the nodal degree from three (degree three topology with smallest diameter) to four (degree four topology with smallest diameter) improves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if a larger number of wavelengths per link is available.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wavelength interchange on the nodal degree gain is small. The performance of regular degree four topologies with smallest diameter is also compared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mesh–torus topologies (which are also degree four topologies),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blocking probability of degree four topologies with smallest diameter is about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the blocking probability of mesh–torus topologies. It is also presented a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WDM-based networks with nodal degrees ranging from two to five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increase of the nodal degree from two to three leads to high nodal degree gains, while de increase of the nodal degree from four to five leads to low nodal degree gain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degree three and degree four topologies are very attractive for use in the optical core of IP-over-WDM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