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9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寺观园林,强调了将寺观园林景观与诗意文化相联系的重要性,阐述了诗意文化在寺观园林景观中的境界,并指出了两者的结合,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为现代寺观园林的规划与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夫境界是研究中国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工夫境界解读中国茶道哲学,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茶道哲学的工夫与境界。中国茶道哲学的核心在"和"。茶人通过一系列的工夫持守,力求进入到"和"境界。在"和"的工夫境界观照下,茶人的生命体验与心灵体验高度凝结,进以凸显中国哲学与文化中独有的"天人合一"思想,使中国茶道哲学思想提升了又一高度。  相似文献   
3.
人们总把那种讲求甜美、和睦而又极温柔、细腻的生活情调称之温馨。温馨二字的内涵太丰富,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感知其中的美妙。  相似文献   
4.
常言说,"富不过三代",从这一视角看,财富金钱与人生命运的关系,可以划分为下中上三等境界. 下等境界:一个人经年累月、勤苦工作,不期然间,因缘际会,成捆成捆的钞票从天而降,于是他成为了暴发户.他虽然日思暮想着发财,但他对这突然得到的金钱并没有心理准备,或者说他并不明白他发大财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境界说”是中国近代文艺美学中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歧义重生的概念。把“境界”抽象地置入西方理论资源或机械地利用传统诗学来加以读解都无助其概念内涵的清理。我们既要注意 “境界”作为审美理想论审美价值判断的意义,又不可忽视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对“境界”概念所指的建构。这也符合利用文化诗学阐释王国维“境界说”方法论的要求与旨归。  相似文献   
6.
陈望衡的新著《当代美学原理》提出情象本体、境界本体新说 ,明确审美本体与哲学本体、艺术本体的区分 ,并以此为核心 ,深入反思和阐发当代美学原理建设的诸多问题 ,深化了中国当代美学原理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7.
杨树和柳树随处可见,并同时被文学家和科学家重视。由此将文学境界中的“杨柳”与生态意义上的“杨柳”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并描述它们与人类生存环境乃至生命世界的关系,可让人们更加喜爱现实世界里的杨柳及其富于生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晓枫 《百姓》2005,(3):48-50
点燃一柱香,平缓的音乐响起,立刻感觉世俗生活遥远了,盘腿坐在垫子上闭目静心,做练习前的准备.纹丝不动的空气里,突然传来轻缓的声音:"听,有风."这是瑜珈给我们的印象.古印度瑜珈大师贤帕坦珈利所著的<瑜珈经>中,将瑜珈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热爱瑜珈的人多数都企望能达到"心远地自偏"的心灵境界,即便无法逃离喧嚣沉重的现实生活,但只要心远了,便能坐看云起.  相似文献   
9.
余悦 《农业考古》2004,(4):211-215
"茶禅一味"是法语,是机锋,是禅意,是高深无垠的智慧,是难以穷极的真谛,是探索不完的秘籍.2001年10月19日,参加由中国河北省佛教协会、赵州柏林禅寺和韩国佛教春秋社、韩国茗园文化财团共同举办的"中韩‘禅茶一味'学术研讨会",我作了<禅林法语的智慧境界一"茶禅一味"与禅茶表演阐释>的发言,论文后在中韩两国杂志分别刊载.文章中,我对"茶禅一味"的来由及相关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这次应邀到韩国参加关于"茶禅一味"的学术研讨会,使我有机会再次深入思考这一智慧概括.自从研究茶文化以来,这是我第三次踏上美丽的韩国.犹如思想的火花进发,我想,如果对"茶禅一味"进行深入的剖析,何尝不是存在三个层面呢?这三个层面环环相扣,步步提升,呈现出婀娜多姿的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10.
"适"作为一种审美愉悦的范畴,是中国人追求生命的自我超越与完善的生动体现。这种愉悦观在《庄子》中被最终确定下来,并按照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分为"适人之适"、"自适其适"、"忘适之适"。这些不同层次的愉悦观深刻影响了历代文人的创作,使中国文学呈现出从具有生理与伦理倾向的一般抒情境界,到抛弃生理欲望与功名利禄的自由抒情境界,最终由物我二分的境界上升到最高层次的物我为一、忘己忘物的终极抒情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