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2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358篇
医药卫生   11968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587篇
  2010年   558篇
  2009年   559篇
  2008年   767篇
  2007年   750篇
  2006年   718篇
  2005年   766篇
  2004年   620篇
  2003年   544篇
  2002年   412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儿神经系统遗传病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述遗传性疾病(genetic disease)是由于遗传物质异常或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根据受累的遗传物质不同,遗传病分为: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线粒体病及体细胞遗传病等。在遗传病中80%累及神经系统,且绝大多数在小儿期起病,在国内报道较多的疾病有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2.
背景:Parkin基因(PRKN)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帕金森病(EOPD)。目的:探讨EOPD白人家族PRKN突变的表现和基因型-表型关系。设计:对EOPD家族的3代20例成员进行基因分析,该家族有4例患者。应用直接基因组DNA测序、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以及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以确定PRKN突变。结果:4例早发患者(年龄30—38岁)被确定有PRKN复合杂合突变(T240M和EX5_6缺失),虽然PRKN的杂合T240M和纯合EX5_6缺失突变已有描述,但是据悉,本文为上述复合杂合突变的首次报道。患者的表型为典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EOPD的表现,其特征是对左旋多巴治疗有效、相对缓慢的进展和运动障碍。所有杂合突变的基因携带者(T240M或EX5_6缺失)和1例56岁的复合杂合突变女性携带者(T240M和EX5_6缺失)无任何神经系统症状。结论:研究发现,PRKN基因复合杂合突变(T240M和EX5_6缺失)导致一个大的白人家族中4例成员发生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EOPD。另外1例成员具有相同的突变,比4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大10岁,并且无本病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的外显率对遗传咨询具有暗示作用,并且提示复杂的基因一环境交互作用在PRKN相关EOP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原地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表型特征,为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HNPCC遴选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Am sterdam标准的8个家系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与随机抽调我院40例确切无家族史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B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发病年龄:A组平均46岁,B组62.6岁,平均提前16.6年;<50岁者:A组73%(27/37),B组30%(12/40),两组比较P<0.01;第1、2、3代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69.2、46.9、34.6岁,逐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发病部位:右半结肠A组73.2%(30/41),B组39.0%(16/41),两组比较P<0.05。③同时、异时多发大肠癌:A组8.1%(3/37),B组2.5%(1/40)。④大肠外癌:A组17.1%(7/41),B组0,两组比较P<0.05。⑤合并腺瘤:A组0,B组22.5%(9/40),两组比较P<0.05。⑥组织学类型:低分化腺癌A组69.7%(23/33),B组40%(16/40),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原地区HNPCC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国际遴选标准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HNPCC遴选标准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俗称为“红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病。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发病急、传染性强,且流行快。患红眼病后,常常是一人得病,在1~2周内造成全家感染,在幼儿园、学校、工厂等广泛传播。在暴发流行季节,医务人员对患交待最多的就是如何注意用眼卫生,因此,按理说医务人员是不会被感染上“红眼病”的。但恰恰相反,每年总有为数不少的医务人员患了红眼病。为究其原因,作对我市2000年3月至2005年10月136例患红眼病的医务人员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凡眼内出血过多可致视力丧失,古书所载称之为“暴盲”。出血较少,尚留下部分视力则称之为“视瞻昏渺”,眼前部出血者称“血灌瞳仁”,即前房出血。由于古代尚无眼科器械及先进设备作眼部检查,只能用上述名称。现代观点认为暴盲则不限于眼内出血。也常因患有急性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视网膜全脱以及中央动静脉阻塞,视神经交叉受压,或颅脑外伤甚或急性炎症等致视力突然下降或完全消失。眼内出血  相似文献   
6.
7.
叶剑涛  常少海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23(6):I003-I004,W013,T004
目的:了解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又称牙本质生成不全II型)的遗传特征,探讨治疗方法。方法:①调查在广州发现的一个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家系成员,进行系谱分析。②对先症者作金瓷体修复治疗,8年追踪观察。结果:①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家系中患者连续三代出现,男女患者人数相同,子代患病率接近50%。②先症者作金瓷体修复经8年观察,美观及咀嚼功能均良好。结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金瓷体修复能达到预防牙体磨损和崩折,恢复美观及咀嚼功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倩  庞捷 《中原医刊》1991,18(6):34-35
先天性家族性外胚叶缺陷是一种少见病,我们曾见一家两代患有此病者,报道如下。例1 男,2岁半,第二胎足月顺产。患儿于2个月时,因不明原因的体温突然升高达39℃以上而就诊。查体:发育营养正常,皮肤粗糙有脱屑样皮疹,无汗,头发稀疏淡黄,眉毛稀少,鼻根部下塌呈“马鞍状”,牙床萎缩,舌系带长,腭弓高,咽部深。心肺及腹部无异常。头部枕冰袋后体温渐恢复正常。经随访二年半发现:患儿襁褓时烦躁不安,体温升高,解开包单或头部枕以冰袋后  相似文献   
9.
人的中性粒细胞(PMN),用罗氏染色(Romanowsky stain)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胞浆中含有两种颗粒:嗜天青颗粒(又称初级颗粒)和特异性颗粒(又称次级颗粒)。嗜天青颗粒为粗大的紫红色,在原始粒细胞阶段很少或见不到,至早幼阶段含量最丰富。随着细胞的成熟,酸性粘蛋白合成增加,并与嗜天青的碱性颗粒形成复合物,从而失去嗜天青的特性。故自中幼阶段以下,嗜天青颗粒已变得不明显,甚至已见不到,而让位于细小、不规则的特异性颗粒。然而,在电子显微镜下,即使成熟的PMN,嗜天青颗粒仍可见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马某,男,46岁。27岁时胸部及四肢出现多个皮下肿块,无痛,始于豆粒大小,以后逐渐增多且生长速度不一,大小不等。32岁时面部、头皮及耳垂处亦出现数十个皮下肿块,未予治疗。后各处肿块逐渐增多。近年来臀部、腋窝处数个肿块破溃,流出豆渣样物伴疼痛。外院诊断为皮脂腺囊肿并感染给予抗炎治疗后破溃愈合。现因头面部肿块增多增大影响面容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