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6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工业技术   538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451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上,经过对Ti微合金化技术研究,有效解决了Ti微合金化强度性能波动大的问题,开发出屈服强度450~700MPa高强钢。对试制钢组织性能和工业应用分析研究,表明该产品通板性能良好,通板强度差30MPa左右;成形性能良好,d=0时冷弯测试全部合格;同时还具有良好焊接性能,焊接后,强度波动较小,均在母材部位断开;试制钢显微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晶粒均匀细小,平均尺寸为4~8/μm;实物质量满足集装箱和汽车制造行业要求,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杨晓江  丁广友 《河南冶金》2003,11(5):13-14,21
对唐钢薄板坯连铸机生产的SS400钢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认为薄板坯连铸机生产的SS400钢,在采取了精炼站在线定氧,将钢水全氧控制在25×10~(-6)左右,同时连铸采取保护浇注和轻压下等技术后,能够确保薄板坯连铸SS400钢的顺利浇注,轧制的板带材表面质量良好,机械性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3.
无粘结预应力楼板新规范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现浇预应力楼板几乎均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方案,因而掌握其设计方法无疑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根据新规范,系统地介绍了高层建筑无粘结预应力楼板的设计方法,内容包括:设计原理、基本步骤及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介绍莲花水电站大坝面板及溢洪道外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测量精度分析及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5.
刘苏  章洪涛  王瑞珍  庞干云 《钢铁》2003,38(10):42-46
首先建立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的试验室模拟技术,并运用该模拟技术,研究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CSP)和传统板坯再加热工艺(TRP)两种工艺对铌微合金化高强度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SP钢的晶粒细化效果不如TRP钢,两者的平均铁素体晶粒尺寸分别为8.17μm和6.30μm。在CSP试验钢板中铌的析出量较大,特别是在铁素体中细小颗粒的铌的析出物较多,沉淀强化效果较强。CSP试验钢的σ0.5和σb分别较TRP工艺低约40MPa和约25MPa,同时其低温冲击韧性较好,FATT温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安钢宽板坯连铸机在热试车期间出现的生产问题,总结出制约生产主要因素,制定针对性措施,使该连铸机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达产创效.  相似文献   
7.
针对天铁板坯连铸机一年多来发生的漏钢事故,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改进的措施,对今后的生产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连铸薄板坯的坯壳表面变形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铜裹铅双金属"新实验方案,并对坯壳表面弯曲变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吕百达 《中国激光》1994,21(5):350-353
本文对高功率板条固体激光器研究的进展和应用前景作了综合评述。结合作者部分工作,对板条激光器的热效应、聚光器和光学谐振腔等关键问题和技术进行了物理分析。  相似文献   
10.
Wood shaving samples were heated in both cubic baskets and in a previously described system realising the conditions of the ‘infinite slab’ in thermal ignition. Results from the two sets of experiment were found to be totally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