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9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学科分类
医药卫生 | 147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106篇 |
2012年 | 117篇 |
2011年 | 110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89篇 |
2007年 | 89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ffects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and their ozonation byproducts on 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in rat liver cell lin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guo Wu Li Lin Tiangang Luan Yuk Sing Chan Gilbert Chongyu Lan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07,45(10):2057-2063
The effects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OPs), oxons and their ozonation byproducts on 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GJIC) on cultured BRL cell lin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crape loading and dye transfer (SL/DT) technique. The neutral red uptake assay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non-cytotoxic levels of diazinon, parathion and methyl-parathion applied to GJIC assay. The concentration-dependent inhibition of GJIC was observed over a range of 50-350 mg/l diazinon, parathion and methyl-parathion after 90 min incubation compared with the vehicle control. However, oxons and ozonation byproducts of OPs had no inhibition effect on GJIC at any of the concentrations tested. The inhibition of GJIC by OPs was reversible after removal of the tested pesticides followed by incubation with fresh medium.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ozonation treatment could be used for the detoxification of drinking water and food crops contaminated with diazinon, parathion and methyl-parathion without formation of GJIC toxicity.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长托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2018年8月,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长托宁治疗,联合组患者进行CRRT联合长托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反应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0.00%)明显好于对照组(63.33%);联合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呼吸肌麻痹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33±2.13)h、(3.01±1.11)d、(7.12±2.23)d,均短于对照组的(15.42±4.79)h、(6.51±3.76)d、(12.47±3.64)d;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的含量都有所下降,但是联合组的CRP(52.21±13.24)mg/L、IL-6(73.32±17.11)ng/L、TNF-α(67.85±12.52)ng/L、IL-8(46.28±17.47)ng/L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47±17.68)mg/L、(99.40±17.45)ng/L、(84.67±13.12)ng/L、(68.52±17.49)ng/L;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联合长托宁可以提高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缩短苏醒时间、呼吸肌麻痹恢复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炎性因子CRP、IL-6、TNF-α、IL-8的含量,减少炎症反应,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和肌钙蛋白T(cTnT)动态变化及黄芪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8例自杀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肌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性别、年龄、临床情况匹配的两组。常规组(接受洗胃,导泻,静脉注射阿托品和复方氯解磷注射液,输液、补充维生素、肌苷和电解质,疗程7d),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7d)。以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查体者20例作为对照组。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患者血清中CK—MB和cTnT变化和黄芪注射液的临床疗效。结果中毒患者治疗前血清中CK—MB和cTn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黄芪注射液治疗组血清中CK—MB和cTnT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黄芪注射液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78.1%,P〈0.01)。中毒患者CK—MB浓度6h升高,2d达到高峰,4d后下降,7d接近正常水平;cTnT浓度6h升高,1d达到高峰,4d后下降。7d接近正常水平。各时相比较,在2d和3d时间点,黄芪注射液治疗组CK—MB浓度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在1、2、3、4、5d时点,黄芪注射液治疗组cTnT浓度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损害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可提高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无创血流动力学(NIH)与热稀释法血流动力学(TDH)监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治疗过程中的精准度与容错率,为临床选择更优监测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AOP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常规观察联合无创血流动力学(NIH)组,常规观察联合热稀释法血流动力学(TD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中毒程度打分、住院天数、昏迷复醒时长、并发症率、治愈率等各项指标。结果NIH组相较TDH组的治愈率有显著提高,且在NIH监测过程中,波动性较小,说明NIH方法具有更好的精准度与稳定性;而在TDH组中,少部分患者出现因为创伤导致的并发症。结论针对AOPP患者,采用常规观察联合无创血流动力学作为监测系统,在稳定性与结果一致性上比常规观察联合热稀释法血流动力学更为有效,能对各项治疗药物的应用起到更优的指导作用,进而有效地进行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科实施整体护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要而提供的优质护理。为适应现代护理发展需要,作为护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将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并发症,为此,我们根据新生儿专科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期氧化蛋白(AOPP)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动态检测9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的含量,并探讨其与病情的相关性。结果AOPP患者血浆中晚期氧化蛋白含量发病后的第1天〉第3天〉第7天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均〈0.01。血清CRP的含量在患者中毒后的第1天〉第3天〉第7天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均〈0.01。在发病的第1天,AOPP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和CRP的含量重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轻度中毒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均〈0.01。在第1天,AOPP患者的病情程度即MODS的评分值与血清晚期氧化蛋白和CRP的含量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1=0.590和r2=0.627,P均〈O.01),而血清晚期氧化蛋白和CRP的含量之间也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3=0.792,P〈0.01)。结论晚期氧化蛋白的含量随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病情和炎症反应加重而升高。晚期氧化蛋白可能参与了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机磷农药中毒并重症吸入性肺炎38例患者中综合治疗组(对照组)15例与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多次肺泡灌洗治疗(治疗组)23例患者的呼吸频率、体温、白细胞、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预后指标。结果:治疗组白细胞、PaO2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频率、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胸片阴影消失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内住院时间、病死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O.05)。结论:早期肺泡灌洗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并重症吸入性肺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呼吸频率、体温不能作为评价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干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干预在防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引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降低其病死率方面的作用。方法 45例重症AOPP患者随机分为鸟司他丁干预组(n=23)和非乌司他丁干预组(n=22),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全血胆碱酯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肺及肺外器官功能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ICU病死率度其死亡的原因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全血胆碱酯酶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干预组对重症AOPP患者的全血胆碱酯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优于对照组,肺及肺外器官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均明显下降;乌司他丁干预组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ICU病死率为4.35%,明显优于对照组(27.27%,P〈0.05),使重症AOPP患者ICU救治的痊愈率从72.73%提高到95.65%(P〈0.05)。结论 乌司他丁干预能改善重症AOPP患者全血胆碱酯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降低VAP、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防治AOPP引发的MODS及降低其病死率方面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口服活性炭和甘露醇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毒物清除作用.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重症AOP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活性炭吸附毒物和甘露醇导泻治疗组,n=21)和对照组(未用活性炭吸附毒物和甘露醇导泻治疗组,n=20).两组患者均进行AOPP急救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抢救成功率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阿托品化时间、抢救成功率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3.60±1.6)h vs.(17.5±13.4)h;(4.1±1.45)d vs.(8.00±2.13)d;100% vs.(70.0±4.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活性炭和甘露醇联合应用较传统洗胃法更能有效清除进入体内的有机磷农药,且能缩短患者阿托品化时间和住院时间,进一步提高AOPP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阿托品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阿托品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急性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推注阿托品;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断分次按时静脉推注阿托品。其他抢救措施及药物应用相同,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剂量及反跳和中毒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减少,治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用药方法简便,易于观察和调整阿托品用量,能缩短阿托品化时间,减少阿托品中毒及反跳的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