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63篇
  免费   5008篇
  国内免费   2087篇
工业技术   52658篇
  2024年   214篇
  2023年   553篇
  2022年   1170篇
  2021年   1157篇
  2020年   1348篇
  2019年   935篇
  2018年   1005篇
  2017年   1469篇
  2016年   1643篇
  2015年   1886篇
  2014年   2805篇
  2013年   2430篇
  2012年   3568篇
  2011年   3680篇
  2010年   2732篇
  2009年   2654篇
  2008年   2583篇
  2007年   3491篇
  2006年   2988篇
  2005年   2504篇
  2004年   1993篇
  2003年   1761篇
  2002年   1328篇
  2001年   1270篇
  2000年   1067篇
  1999年   869篇
  1998年   649篇
  1997年   590篇
  1996年   458篇
  1995年   378篇
  1994年   344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small handful of recent studies have addressed a phenomenon known as “phantom vibration syndrome”. This refers to when phone users perceive their device to vibrate, indicating that a call or text is incoming, when in fact the phone did not vibrate at all. Though these studies show that most users do not find phantom vibration hallucinations to be very bothersome, they also find that a large majority of users experience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explores what the striking prevalence of phantom vibration syndrome means for our contemporary relationships with technology. I begin with a review of the theories purporting to explain these data, which largely rely on particular understandings of the brain. Next I develop an alternative theory of phantom vibration syndrome based on insights from the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of phenomenology. This account considers the ways users develop bodily and perceptual habits regarding how the phone is understood and used. By critically contrasting these different theories, we can refine our questions about what the high prevalence of phantom vibration syndrome implies about our contemporary technological situation.  相似文献   
2.
曾秋云 《电子科技》2015,28(4):116-119
基于传统AI-EBG结构,提出了一种小尺寸的增强型电磁带隙结构,实现了从0.5~9.4 GHz的宽频带-40 dB噪声抑制深度,且下截止频率减少到数百MHz,可有效抑制多层PCB板间地弹噪声。文中同时研究了EBG结构在高速电路应用时的信号完整性问题,使用差分信号方案可改善信号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8VSB芯片的层次式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深亚微米下系统级芯片层次式版图设计的方法,并用该方法设计了HDTV信道解码芯片8VSB的版图。实例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节约面积、加速时序收敛方面效果明显,大大缩短了芯片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4.
马钢二烧结配料计算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马钢二烧结配科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目的、控制形式、控制原理;根据烧结配料控制对象的特点对信号采样和控制算法进行了探讨;提供了系统的主要硬件结构,软件功能和程序框图。  相似文献   
5.
王雪梅  倪文波  李芾 《信号处理》2006,22(2):198-202
针对传统的非平稳随机信号时变参数筹分模型算法的不足,论文把非平稳随机信号时变参数差分模型与一种带自适应遗忘因子的RLS算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有效的非平稳随机信号实时建模算法,仿真分析表明该算法不仅能获得快的收敛速度而且能获得高的建模精度。  相似文献   
6.
沙漠地区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受静校正及各种类型干扰的影响,西部沙漠地区地震资料的高精度处理较东部地区有更大的难度。对准噶尔盆地中部Ⅱ区、Ⅲ区、Ⅳ区、顺托果勒等区块地震资料在振幅恢复、静校正、去除各类噪音、高精度速度分析及叠前、叠后子波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与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在西部不同区块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微制造平台微振动的最优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混合隔振技术建立了微制造平台隔振系统。该系统以空气弹簧和橡胶层作为被动隔振元件、超磁致伸缩致动器作为主动隔振元件,并采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其主动控制器。研究了在不同的性能指标加权阵的情况下,该主动振动控制系统对基础干扰和由微制造设备产生的直接干扰所引起的微制造平台振动的控制效果。研究表明性能指标加权阵对振动控制效果影响非常大。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确定了一组性能指标加权阵,使所设计的主动控制系统能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对基础干扰和直接干扰所引起的微制造平台振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用DSP实现多目标实时跟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 TMS3 2 0 C62 0 3上实现 4个目标的快速跟踪技术。为了提高实时性和精确度 ,采用线性汇编优化实现。1个 3 2 0× 160主窗口的 DSP平均处理时间为 2 m s,3个 60× 60副窗口的 DSP平均处理时间各为 0 .4ms,实现了复杂背景下低对比度目标的快速跟踪。实验结果证明跟踪效果良好 ,解决了以前窗口开不大、跟踪速度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TS101的PCI接口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智海  陶然 《信息技术》2004,28(4):14-16
给出了基于TS101和PCI的双通道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案。首先介绍了ADI公司新型数字信号处理(DSP)微处理器TS101和FLYBY数据传输模式,阐述了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最后对如何利用TS101的FLYBY接口提高数据采集、存取效率和数据系统的逻辑控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空间到达角的卫星电子侦察信号分选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简化的卫星电子侦察空间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空间到达角分选卫星电子侦察信号的新方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可用于密集信号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