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5篇
农业科学   13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洱源丛枝瑚杀虫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洱源丛枝瑚(Ramaria eryuanensis)石油醚萃取物经过柱层析得到单体化合物B8,该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72 h的LC50为3.375 7 mg/mL。经FAB-MS、1HNMR、13CNMR及DEPT等波谱鉴定,并与文献值对照,确定其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  相似文献   
2.
 绿色木霉LTR-2是生物防治菌株。利用来自巨大芽胞杆菌Ap25的β-1,4-葡聚糖酶基因glu14构建木霉表达载体pSilent/glu14,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法(REMI)转化绿色木霉LTR-2。PCR扩增及Southern杂交证实目的基因已插入木霉转化子的染色体DNA上。转化子的β-1,4-葡聚糖酶水解活性,对小麦纹枯病菌的平板抑制作用及温室防治效果较原始菌株LTR-2明显提高(P<0.01),其中转化子L-10的效果最好,平板抑制率比LTR-2提高了27.0%,温室防治效果比LTR-2提高了26.7%。本试验表明,利用REMI技术,将β-1,4-葡聚糖酶基因重组到木霉染色体DNA上,是获得高效木霉工程菌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郑宗林  张进  徐靖琳  刘伟  于文博  方媛林  张景森  段聪  周朝伟 《水产学报》2023,36(12):129412-1-129412-10

为探究稀有鮈鲫MHCβ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表达特点,采用PCR扩增技术获得了稀有鮈鲫MHCβ cDNA序列810 bp,包括开放阅读框 (ORF)759 bp,编码25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分析表明,MHC Ⅱβ氨基酸序列存在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GXXGXXXGXXXXXXG结构,与其他亲缘鱼类的一致性为51.78%~80.56%,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包括1个信号肽、1个MHC Ⅱβ (β-1)结构域、1个IGc1 (β-2)结构域和1个跨膜螺旋区域。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结果显示,MHCβ在脾脏表达量最高,头肾、鳃、皮肤表达量较高。人工感染鲁氏耶尔森菌后,6 h时在头肾表达呈显著上调,肝脏中在12 h开始出现极显著上调,皮肤中在24 h和48 h表达极显著,鳃中在6~24 h表达极显著,脾脏中则是在6 h出现极显著下调,于96 h接近对照组表达水平。初步研究表明,MHCβ在鱼类抵御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揭示稀有鮈鲫MHC家族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小麦受小麦根腐离蠕孢侵染后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在受小麦根腐离蠕孢菌侵染后的小麦叶片中扩增β-1,3-葡聚糖酶基因,然后对侵染后的小麦叶片总RNA进行Northern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克隆到了β-1,3-葡聚糖酶基因,该基因在小麦被侵染12 h时开始表达,在48 h后未见表达。对照中未见表达。可推断出此β-1,3-葡聚糖酶基因是被小麦根腐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um)侵染后诱导表达的。  相似文献   
5.
用真核表达引物从pGEM-yakIFN-β重组质粒中扩增出牦牛IFN-β基因,将目的基因和真核表达载体pPIC9K连接转入E.coli的JM109中,得到pPIC9K-yakIFN-β重组表达质粒.通过电击法将经SalⅠ线性化的pPIC9K-yakIFN-β质粒转化到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中,采用G418抗性梯度法筛选得到多拷贝重组菌株,利用甲醇诱导表达,分泌表达产物用MTT法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经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表达出约22ku大小分泌于胞外的牦牛IFN-β蛋白分子量,比理论值稍大;MTT结果表明:纯化的重组yak-IFN-β蛋白具有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大豆疫霉菌对大豆下胚轴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种后1.5~24h,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2个大豆品种与大豆疫霉菌Ps411的亲和性和非亲和性互作。观察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菌对大豆下胚轴的侵染过程可分为侵入前、侵入、皮层组织中的扩展和进入维管束组织4个连续阶段。大豆下胚轴接种后在25℃保湿培养,1.5h后游动孢子即形成休止孢并萌发产生附着孢,3h后侵入表皮细胞,6h后进入皮层组织,24h后进入维管束组织。病原菌主要以侵染菌丝直接侵入表皮,表皮细胞间隙是主要侵入部位。皮层细胞是病原菌定殖和发展的主要场所,胞间菌丝侵入皮层细胞并形成吸器。在菌丝与寄主细胞接触部位的寄主细胞壁与质膜之间常有胞壁沉积物的形成。在抗病品种上病菌的侵染事件与感病品种基本一致,但不能形成正常的吸器,胞壁沉积物明显多于感病品种,菌丝在寄主组织内的扩展明显受到抑制。利用β-1,3-葡聚糖免疫金标记单克隆抗体进行的免疫细胞化学的研究表明,胞壁沉积物内含有大量的β-1,3-葡聚糖,在大豆疫霉菌菌丝壁中也存在β-1,3-葡聚糖。以上结果表明,病原菌的侵染可诱导抗病寄主细胞内β-1,3-葡聚糖迅速的合成与积累、并形成胞壁沉积物,以抵御病菌的侵染与扩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夹竹桃花挥发油GC-MS的色谱分离鉴定方法,分析夹竹桃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对豚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夹竹桃花挥发油,以GC-MS法进行分析鉴定,建立了豚鼠离体子宫模型。结果:分别从无酶和有酶的夹竹桃花挥发油提取物中确证了58和57个化合物,挥发油对豚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有收缩作用。结论:对夹竹桃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对夹竹桃花有较弱增香作用,也能增加豚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燕麦中β-葡聚糖的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对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酶测定法、荧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刚果红分光光度比色法)的研究,以及对β-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高效凝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从三孢布拉氏霉干菌体中提取β-胡萝卜素的溶剂种类及提取条件。[方法]以发酵所得的三孢布拉氏霉干菌丝体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溶剂种类、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β-胡萝卜素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试验得出,乙醇提取得率较低,而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己烷4种溶剂从三孢布拉氏霉干菌体中提取β-胡萝卜素的得率几乎相同。从价格因素考虑,选取石油醚作为提取溶剂。适宜的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 g/ml,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40℃,提取得率可达约16 mgβ-胡萝卜素/g干菌体。[结论]该研究可为利用三孢布拉氏霉发酵法生产天然β-胡萝卜素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苦皮藤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岩峰  孙晓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43-10843
从苦皮藤(Cdastrus angulatus Max)根皮中分离出4个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经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鉴定其结构为1α,2α,β-三乙酰氧基-8α,9β-二呋喃甲酰氧基-4β,6β-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1)、1α,2α,6α,8α,13-五乙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4β-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2)、1α,2α,6β,13-四乙酰氧基-8α-异丁酰氧基-9β-呋喃甲酰氧基-4β-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3)、1α,2α,8β-三乙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13-异丁酰氧基4β,6β-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