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农业科学   4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脂肪沉积的神经与营养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沉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且整个过程都要受到神经的调节,包括神经中枢和激素的调节.另外,日粮营养对脂肪沉积及体脂成分影响很大,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试图通过神经和营养两方面对脂肪沉积调节的研究,以期达到增加或减少脂肪沉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对肉鸡来说,上市的一个最基本条件就是要具有性成熟的外观(冠大、脸红、毛光鲜、有皮下脂肪等),因为只有接近性成熟时脂肪沉积较多,肉质最鲜美,风味最浓郁.但是目前大部分品种需要饲养140~150d才会达到性成熟,这样就会由于饲养周期长造成耗料多,成本高,经济效益降低,而早熟蛋鸡品种比一般品种提前开产,并提前达到产蛋高峰,从而缩短饲养周期,降低饲养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例如济宁百日鸡100~120日龄即可开产,比其它品种要提前30~40d.因此,进行鸡性早熟研究和早熟品种的培育成为当前优质鸡育种的主攻方向,也将是鸡育种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从而促进养鸡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面就与鸡性成熟有关的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畜禽基因与其性状的关联研究较为广泛,具有编码效应的DNA和RNA对性状有重要影响,非编码RNA中的miRNA可以通过影响mRNA的翻译而对畜禽的性状产生特定影响。总结了miRNA在畜禽脂肪代谢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畜禽脂肪组织中miRNA的表达和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Kruppel样因子15(KLF15)是一种新发现的Kruppel样因子家族(KLFs)成员,为一种真核锌指蛋白转录因子。KLF15在动物体内呈现多组织表达特性,该基因过表达能促进动物脂肪沉积,且能影响肉质性状候选基因和Ⅰ型肌纤维基因的表达。因此,深入研究KLF15对脂肪沉积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将为改善动物肉品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KLF15的发现、结构特征、表达规律及其与脂肪沉积和Ⅰ型肌纤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14.7±9.9)g的草鱼(Ctenophary ngodon idella)24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氯化胆碱添加量为0%(对照组)、0.2%、0.4%和0.6%(占饲料的质量分数)的4组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8.01%和4.54%),胆碱实测含量分别为1010mg/kg、2516mg/kg、4184mg/kg、5852mg/kg,养殖77d后,考察氯化胆碱对草鱼成鱼生长性能、脂肪沉积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鱼体增重率(P0.05)、特定生长率(P0.05),降低饲料系数(P0.05);添加0.2%~0.6%氯化胆碱可显著降低肝胰脏和全鱼脂肪含量(P0.05);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添加0.2%~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可显著降低肝胰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在脂肪代谢酶方面,添加0.2%~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前肠脂肪酶活性(P0.05),添加0.6%氯化胆碱显著提高脂蛋白脂酶活性(P0.05),添加0.4%~0.6%氯化胆碱可显著升高肝脂酶和总脂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适量添加胆碱能改善草鱼成鱼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肝胰脏、全鱼和肌肉的脂肪含量,提高脂肪代谢酶活性。建议草鱼实用饲料中氯化胆碱添加量为0.4%~0.6%。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 CLA)和铬(丙酸铬)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肉品质及脂肪沉积的影响.试验采用2×3两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设置2个CLA水平(0、1%)和3个铬水平(0、0.2、0.4 mg/kg) .选用216只1日龄科宝( Cobb) 500白羽雌雏肉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  相似文献   
7.
临床症状 脂肪肝综合征,又称脂肝病,是因代谢障碍而导致肝脏脂肪的变性,腹腔中脂肪沉积。该病主要多发于体况良好的产蛋鸡,尤其是笼养蛋鸡则更易发。病鸡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似剖检时可见肝脏肥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中测定的F2代个体表型数据,分析肌肉糖原酵解潜能(GP)及其组分与肉质、脂肪沉积和血液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背最长肌GP与pH24 h值(r=-0.39,P<0.001)、b*值(r=0.36,P<0.001)和L*值(r=0.13,P<0.001)相关,提示GP越高,则肉的终pH值趋向更低,肉色更加苍白.乳酸含量与pH45 min (r=-0.59,P<0.001)、T45 min(r=0.24,P<0.001)、L*值(r=0.34,P<0.001)和总色素含量(r=0.32,P<0.001)相关,提示宰时乳酸含量高,pH值初始下降速度快,肉温度偏高、肉色偏白.乳酸和GP与脂肪沉积性状显著正相关,而GP及其组分与血液性状各组分相关系数普遍低或者不显著.这表明肌糖原含量及组分是影响肉质的重要因素,并与脂肪沉积有一定相关,但与血液指标无关.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吡啶甲酸铬对肉鸡生长性能、脂肪沉积及脂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试验将396只平均初始体重为(54.27±0.35)g的商品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2只。对照组饲喂铬水平为0.15 mg/kg的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0.2和0.4 mg/kg铬(以吡啶甲酸铬形式)。试验分为1~21 d和22~42 d两个阶段。结果:对照组与0.2和0.4 mg/kg铬组肉鸡42 d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但0.2 mg/kg铬组42 d肉鸡的体重较0.4 mg/kg铬组显著提高了0.75%(P<0.05)。对照组和0.2 mg/kg铬组肉鸡腿肌相对重量较0.4 mg/kg铬组分别显著提高4.86%和4.30%(P<0.05),但肝脏相对重量分别显著降低17.17%和17.60%(P<0.05)。与对照组相比,0.4 mg/kg铬组肉鸡皮下脂肪相对重量显著降低9.24%(P<0.05)。对照组脂肪酸合酶和脂蛋白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0.4 mg/kg铬组(P<0.05),而对照组肝脏羧化酶活性和血清胆固醇浓度最高(P<0.05)。0.4 mg/kg铬组肉鸡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日粮添加0.2~0.4 mg/kg铬(吡啶甲酸铬形式)可以通过降低肝脏脂肪合成相关酶活性降低脂肪沉积,但0.4 mg/kg铬降低了肉鸡体重。 [关键词]吡啶甲酸铬|肉鸡|生长性能|脂肪沉积|酶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了解肉牛(Bos taurus)的脂肪沉积机制,以安格斯牛(Aberdeen Angus)和西门塔尔牛(Simmental cattle)为模型,通过对2种脂肪组织(肾周脂肪和背皮下脂肪)进行RNA测序,确定转录组图谱。分析4个组织中共同的高表达基因,以及2个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每个样品获得约10.99 Gb数据,并注释总共23 472个基因。在50个高度表达的共同基因中,发现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4, FABP4),脂肪形成调节因子(Adipogenesis Regulatory Factor,ADIRF)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是与脂肪沉积相关的基因,表明这3个基因可能在脂肪沉积中发挥作用。在安格斯牛和西门塔尔牛的肾周脂肪与皮下脂肪组织之间分别鉴定出1 678个和1 955个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表明,一些DEG与代谢有关。KEGG途径分析显示,PPAR信号途径、甘油酯代谢和ECM-受体相互作用途径富集丰富。在背皮下脂肪中,PPAR信号途径和甘油脂代谢中的3个基因:视黄酸X受体α(retinoid X receptor alpha,RXRA)、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7(C1q and TNF related 7, C1QTNF7)和单酰甘油-O-酰基转移酶2(Monoacylglycerol O-acyltransferase 2, MOGAT2)上调;6个基因:肉碱脂酰转移酶1B(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B, CPT1B) 、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 UCP1)、 脂肪酸结合蛋白3(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3, FABP3)、 脂肪酸转位酶(Fatty Acid Translocation enzyme, CD36) 、脂蛋白1( LPIN1) 和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3(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 3, GPAT3)表达量下调。在ECM-受体相互作用中,发现Ⅰ型胶原Α1(Collagen Type I alpha 1 Chain, COL1A1)、III型胶原Α1(Collagen Type III alpha 1 Chain, COL3A1) 、Ⅰ型胶原Α2(Collagen Type I alpha 2 Chain, COL1A2)和II型胶原Α1(Collagen Type II alpha 1 Chain, COL2A1)在牛的背皮下脂肪中上调,而层粘连蛋白γ3(Laminin Subunit gamma 3 , LAMC3) 和粘连蛋白γ2(Laminin Subunit gamma 2, LAMC2)的表达量下调。为验证转录组的准确性,对差异基因 COL1A1 COL3A1RXRA LPIN1 GPAT3进行qPCR验证,结果显示q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数据基本一致。本研究揭示了肉牛不同脂肪组织中复杂的转录组图谱,发掘了参与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