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57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年结缔组织病合并急性胃穿孔及消化道出血并不罕见,然而发生在高海拔地区的老年结缔组织病并发急性胃穿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者尚少见报道,本文报告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泵式自体输血过滤引流系统在急症救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体输血、胸腔闭式引流,是缓解血源矛盾、赢得抢救时机、防治心肺衰竭及ARDS/MOF的重要措施。笔者研制成功的手控泵式储血过滤引流系列在战地、灾害现场,以及平时的心肺手术中,共应用3000余例,现重点对其功能设计和用于自体输血、紧急救护做讨论和评估。  相似文献   
3.
孙世荣  孙晓庆 《河北医学》1996,2(4):299-301
在山羊MODS的模型上,观察了血浆TNF与MODS的关系,32只山羊分为三组:失血性休克组(H);门静脉毒素血症组(E);失血性休克+内毒素血症组(M)。结果表明,三组动物血浆TNF均见升高,M组最明显。动物死亡率及MODS的发生率也是M组最高。可以认为TNF持续升高导致MO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Apaf-1与MODS时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是一种以凋亡小体的形成为特点的,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的活体内单个细胞死亡的形态学改变,它是依赖能量的细胞内死亡程序活化而致的细胞自杀.已知细胞凋亡的途径有3条途径:死亡受体途径、线粒体途径、内质网途径.线粒体在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提示死亡受体和内质网通路的信号最终都汇集在线粒体通路中.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内凋亡通路的信号传导级联反应均以Apaf-1为靶子而调节凋亡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程中脾脏树突状细胞(DC)变化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与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的方法复制小鼠MODS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MODS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脏DC免疫表型,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脾脏中促炎因子IL-1β与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计量观察DC与炎症因子在病程中的变化并做相关分析。结果伤后6h组,脾脏中CD11c^+/MHC-Ⅱ’DC数目与IL-18’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多,至24h组达峰值。自48h组,CD11c^+/MHC-Ⅱ’DC与IL-1β’细胞含量开始下降,在6天组和10~12天组降至正常组或低于正常组含量;而同时CD11c^+/MHC-Ⅱ^-DC和IL-10阳性细胞含量则相对增多,至10~12天组阳性细胞含量显著升高达到峰值。结论DC的活性在MODS病程早期与IL-1β表达呈正相关性,在病程晚期与IL-10表达呈负相关,提示脾脏DC活性变化与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均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患者急诊血液净化的病因、方式及疗效。方法分析该院2003年1月 ̄2005年1月行急诊血液净化的221例患者(CRF除外)的病因、方式及疗效。结果221例患者,其中男136例;平均年龄(42.86±21.15)岁,女85例;平均年龄(37.63±18.08)岁。所有患者的病因,占首位的是中毒87例(39.4%),其他依次为外科性疾病74例(33.5%)、内科性疾病46例(20.8%)和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14例(6.3%)。短期血液净化后,98例治愈,104例好转,19例死亡,但死亡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71例MODS患者CRRT后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得到改善,抽血检测BUN、Scr、血K+(均P<0.01﹚、Na+(均P<0.05)下降,血PH、HCO3-(均P<0.01)、Cl-(P<0.05)升高。结论急诊血液净化的病因在原有中毒和ARF的基础上,新增了非肾脏疾病和MODS,提示血液净化的方式已从单纯的HD或HP扩大到多种方式联合治疗。该组成功的经验是,对不同的病例采取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HD+HP或CRRT能缩短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的病程。对伴血小板减少或有出血的患者采用无肝素、低分子肝素或治疗后使用鱼精蛋白对抗等方法;对严重的外科性疾病如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性创伤、外科手术后、严重感染等患者,采用CRRT可有效地清除代谢产物,稳定内环境,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救治儿童严重感染,并评估疗效.方法 对2002年12月至2007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符合脓毒性休克及MODS诊断标准参考按国际脓毒症会议或我国小儿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诊断标准的19例脓毒性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OS)进行CVVHD/F治疗.观察患儿的血液电解质、血气指标、尿量、血肌酐(Cr)及尿素氮(BUN)、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氧合指数等变化和预后.结果 19例患儿平均危重评分为(69.1±10.4)分;平均PRISM Ⅲ(12.66±7.85)分.平均CWHD/F治疗时间为92 h(16 h~480 h).CVVHD/F治疗12~24 h后,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肺水肿患儿FiO2/PO2、PCO2、PO2好转(P<0.05),24 h后血液K+、Na+、HCO-3恢复正常水平,48 h后Cr、BUN恢复正常范围.病死率为63.2%.结论 CVVHD/F治疗脓毒性休克合并NODS可以迅速纠正体液电解质紊乱、改善循环功能,清除Cr、BUN,减轻肺水肿、脐水肿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围手术期血糖的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探究体外循环术预后的预测指标。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成人体外循环手术患者300例,分为死亡组(15例)和存活组(285例),比较两组静脉血糖转流时间、住ICU时间及pH值,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死亡组的静脉血糖及峰值、器官衰竭数转流时间、住 ICU 时间明显高于存活组,pH值则明显低于后者(P<0.05);(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仅术中血糖峰值及术后2 h血糖峰值是器官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中血糖与体外循环术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MODS患者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检测MODS组20例及非MODS组34例患者术前及术后1、3、7d外周血清TNF,IL-6,T3,T4,rT3,FT3,FT4,GH,C3,C4,CRP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ODS患者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改变大于非MODS患者。T3,T4,FT3,FT4较非MODS组显著性下降(P〈0.05),rT3,GH较非MODS组显著性升高(P〈0.05)。TNF,IL-6,CRP较非MODS组显著性升高(P〈0.05)。C3,C4较非MODS组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MODS状态下出现的内环境紊乱,不仅有免疫失衡,神经及内分泌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前瞻性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心脏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存活者与死亡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6例心脏术后重症急性肾衰竭(ARF)伴MODS的患者使用HF700型聚砜膜血滤器行CBP治疗,7例存活(A组),9例死亡(B组)。对这些患者分别在治疗前(0h)和治疗后2、6、12、24h取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IL-1β、IL-4、IL-6和IL-8的水平,同时观察不同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B组受损的器官数明显多于A组(P<0·05)。②治疗前B组MOD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CBP治疗24h后,A组MODS评分、APACHEⅢ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③治疗后A组的促炎因子迅速下降,而B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促炎因子浓度无明显变化。④两组各细胞因子浓度在CBP前无差异;A组在治疗2~6h后TNF-α和IL-6水平不仅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并且明显低于B组,IL-4尽管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但是在治疗6h后其水平明显低于B组。结论①心脏术后MODS器官损害数多的患者死亡率高。②在CBP治疗过程中,血浆TNF-α、IL-6和IL-4持续高水平者预后差。③血浆TNF-α、IL-6和IL-4的动态监测可以作为评价心脏术后器官功能障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