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99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健 《中华医护杂志》2006,3(3):246-246
目的络合碘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方法0.05%络合碘冲洗切口65例。结果络合碘冲洗的化脓、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无感染,与传统组感染率9.1%(6/66)比较p〈0.05(x^2=4.266)。结论0.05%络合碘冲洗切口是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降低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方法选定“降低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改善后,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由14.29%降至5.95%;形成了包括3 L静脉营养专用输液架使用方式等8项标准化作业书。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降低了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规范了操作流程,节约了患者费用,提高了圈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在预防胸外科择期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目的 探讨抗生素在预防胸外科择期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按Ⅰ、Ⅱ、Ⅲ类切口对635 例胸外科择期手术分组进行抗生素的种类、应用时机、术后疗程等方面切口感染率的统计比较。结果 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56% 、4.39% 、7.54% ;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0.05% 、3.23% 、2.83% 。术后抗生素应用疗程,Ⅰ、Ⅱ类切口感染率3 天以上无差异性,Ⅲ类切口感染率5 天以上无差异性。结论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在胸外科择期手术中有确实的临床意义;Ⅱ、Ⅲ类切口的预防性抗生素以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或三代喹诺酮类为好,Ⅰ类切口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仍应首选青霉素类为宜  相似文献   
4.
择期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娩头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黎燕玲  张奕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078-2079
目的:探讨胎头高浮产妇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取头困难方法。方法:术中用腰-硬外麻联合麻醉,改进子宫切口、加强术者与助手配合等方法娩头的80例为研究组;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娩头的73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取头时间、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取头困难9例,占12.53%;研究组2例,占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取头时间研究组55 s,对照组105 s;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后的娩头法较常规娩头法能迅速而顺利取出胎头,安全性较高,母儿并发症较少,是胎头高浮子宫下段剖宫产取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切开引流术一次性治疗感染性皮脂腺囊肿的疗效.方法 126例感染性皮脂腺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传统的切开引流换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切开引流的基础上,清除囊壁,修剪皮缘,再配合用3L医用输液贴粘上平整对齐的皮缘.比较两组的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和复发率.结果 20天后,实验组治愈55例,观察组治愈42例.实验组患者平均医疗费用为292元,观察组为352元.实验组无复发,低于观察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治愈时间、医疗费用和复发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术在治疗感染性皮脂腺囊肿中不仅可以缩短治愈时间,还能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切口妊娠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TACS)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S)的声像图特征,提高切口妊娠的早期诊断率,降低子宫切除率。方法对50例切口妊娠行TACS及TVCS检查。结果 TACS及TVCS联合诊断切口妊娠符合率较高。结论联合TACS及TVCS,能显著提高切口妊娠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更加美观隐蔽的甲状腺癌颈清扫术手术切口。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颈清扫术的72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改良L型切口进行手术。其中22例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患侧Ⅰ~Ⅵ区颈清扫术;另50例患者单纯行颈清扫术,清扫范围主要为Ⅰ~Ⅴ区淋巴结。颈清扫切口行于斜方肌表面发际前缘自乳突尖后向下行至锁骨上约1.5cm处循皮纹横行向前至颈前中部或与原甲状腺手术切口相连。其中根治性颈清扫术4例,功能性颈清扫术68例。结果72例患者共行83侧颈清扫术,均行改良L型切口。手术过程均顺利,术野暴露满意,手术时间为128~196min,平均145.3±23.8min。共1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颈部积液6例、副神经损伤3例、乳糜漏2例。无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颈部切口瘢痕隐蔽,外观影响小。术后随访6个月~4年,淋巴结复发率为0.0%。结论采用改良L型切口行颈清扫术暴露满意,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切口隐蔽,是甲状腺癌颈清扫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下腹部弧形微笑切口进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中心定位于前列腺的弧形微笑切口,进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14例,观察手术时间、输血量,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该切口暴露良好,易于手术操作。患者随访1~40个月.无切口相关并发症。结论:下腹部弧形微笑切口进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有利于暴露、减少出血,切口愈合好符合美学观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从多角度对小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进行改进,旨在建立一种更简易、快速和稳定的小鼠肺移植研究模型。方法  基于本团队前期大鼠左肺原位肺移植改良模型,本研究对小鼠左肺原位移植的气管插管、套管制备和受体吻合程序等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由1名具有显微外科经验的操作者连续进行40例小鼠左肺原位移植手术。其中,受体肺门结构的游离在肺门钳夹平面的反观面视野下进行,并采用“钟摆式”吻合法依次对肺门三支(左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逐一吻合。详细记录各移植程序的操作时间。于术后2周处死受体,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0例小鼠肺移植手术均成功完成,术中无支气管和血管撕裂、扭曲,吻合处无渗血。心肺整体获取时间为(10.7±1.5)min,套管制备时间为(16.2±1.5)min,冷缺血时间为(25.1±2.4)min,热缺血时间为(19.4±1.6)min,总手术时间为(57.2±2.9)min。在术后6~14 d的随访过程中,1只受体小鼠死于胸腔积液,考虑为感染所致;其余受体小鼠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气胸、血栓和肺不张等现象。结论  本研究基于反观面“钟摆式”吻合法的小鼠左肺原位移植改良模型具有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望成为可供选择的肺移植术后病理变化的研究模型,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BackgroundOne of the symptoms annoying patients after 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R) is numbness around the operative scar. Som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ltering the incision in terms of placement or length may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numbness. It still remains unknown whether numbness affects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MethodsWe conducted a randomized study to compare a short-length incision (n = 50) and a lateral exit incision (n = 50) with a standard midline TKR incision (n = 50) in terms of the incidence of numbness and its progress over 1 year of follow-up. Our secondary objective was to look at the involved zone, area of numbness, and secondary symptoms. We also looked at patient-reported outcome in terms of satisfaction in all groups using a visual analog scale and Forgotten Joint Score.ResultsAt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the incidence of numbness was least in the lateral exit group: 46.2% as compared to midline (62%) and short (58.3%),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07). At 6 months, the short incision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8%) of residual numbness as compared to 30%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p = 0.003). At 1 year, most patients recovered sensation loss and had similar function.ConclusionsPlacement or length of an incision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incidence of numbness; however, the short incision led to early recovery of numbness. At 1 year of follow-up, most patients did not complain of loss of sensation and had similar functional outc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