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3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鼠和树作为研究材料,在脑桥下缘切断一侧锥体束,用HRP逆行标记和计算机三维重构观察锥体束神经元在皮层的分布,以及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锥体束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的关系。逆行标记的锥体来神经元主要分布于皮层的运动区和体感区,在枕区、扣带区、颞区和屏状皮层中都有少量分布。树锥体束神经元的总数是大鼠的1.5倍,用计算机重构显示HRP标记的锥体束神经元在脑内吻尾方向上的分布跨度比大鼠小,故其分布范围较大鼠集中,密度较高,且其中大细胞也较多.树的锥体来神经元长径在15μm以上者占74.0%;大鼠则占62.9%。在电镜下观察这些锥体束神经元的胞体上全分布着对称型的突触,其中既有GABA能,也有非GA-BA能者。不同胞体上接受GABA能和非GABA能突触的比例不同,一种较大的胞体上GABA与non-GABA阳性终末相比,前者数量大(13:3)而较小的胞体上则相反,两者的数量相比,为7:18。大鼠和树的锥体束神经元胞体的单位周长上接受的突触数目也不同,树锥体束神经元胞体的10μm单位周长上分布有4.4个突触。大鼠则为3.4个。随着动物进化锥体束神经元接受突触的数目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国人延髓动脉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110例成人脑标本的延髓外部动脉;采用动脉X线造影法和透明法,在20例人脑标本上观察了延髓内部动脉的形态和供应。将延髓表面分为四区,供应各区的外部动脉可分为相应的4群。前正中群和前外侧群动脉主要来自脊髓前动脉,前正中群动脉供应舌下神经核、内侧丘系及部分锥体束等中缝两侧结构;前外侧群动脉供应大部分锥体束;外侧群动脉来自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基底动脉和小脑下前动脉,主要供应网状结构、脊髓丘脑束、三叉神经脊束及核、迷走神经背核等;后群动脉来自脊髓后动脉和小脑下后动脉,主要供应薄、楔束核等。本文还讨论了延髓外侧区的血液供应及“终动脉”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男性患者的颅颌面三维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锥体束CT(CBCT)资料分析无综合症的骨性安氏Ⅲ类男性患者在青春迸发前期是否出现某种程度的颅面不对称.方法 使用软件VWorks 4.0对5名男性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进行9个线距和6个角度测量,并对左、右两侧的测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反映上颌第一磨牙到上颌面部的位置关系的角度测量数据在左、右侧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5个病例的值均为右侧大于左侧;此外,(牙合)平面角,即左右PAE连线与(牙合)平面的交角与0度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都是(牙合)平面从右到左向上倾斜.结论 骨性安氏Ⅲ类男性患者在青春快速生长前期,左侧颌面骨骼结构垂直方向上生长的不足;三维CBCT图像可被用于量化分析该区域的生长发育的畸形.  相似文献   
4.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运动神经元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为主要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并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病变侧脑皮质脊髓束(CST)的修复与下肢肌力恢复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及康复治疗2个月后,分别进行肌力评级及DTI检查,并重建患者双侧CST的3D纤维图,分析康复治疗前后患者DTI与下肢肌力变化的关系。结果患者治疗后CST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CST分级及肌力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CST未完全中断者治疗后下肢肌力恢复较好,CST完全中断者肌力恢复较差。治疗前后病变侧FA值及CTS分级与肌力评级均呈正相关(r=0.756,0.751,P=0.001;r=0.750,0.748,P=0.002)。结论应用DTI检查CST可评估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恢复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锥体束CT(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处理根管内折断器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2012年9月~2013年6月初次根管治疗中出现的器械折断病例24例,对患牙CB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对折断器械的根管进行三维定位及评估,制定临床决策,实施断械取出,计算取出率。结果:CBCT能准确定位断械所在根管,清晰显示根管形态、弯曲度、折断器械位置及周围牙本质厚度。24例断械病例中,20例选择取出治疗,其中16例成功取出,4例未能取出,成功率为80%。4例因折断器械均位于根尖部,弯曲根管下段,且周围牙本质薄弱不选择取出治疗。结论: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为临床上评估及取出根管内器械折断病例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个满足临床和科研要求的可视化的多来源多精度的颅颌面三维数字化模型.方法 采用锥体束断层CT(CBCT)扫描整个头部,利用不同组织的亨氏单位(Houns Field值)的不同,提取出面部软组织、颌面部骨骼以及牙列3种组织结构,利用三维重建的方法,重构出面部、颌骨和牙齿三部分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同时采用激光扫描的方法获得带有纹理信息的面部三维模型以及高精度三维数字化牙列模型,利用三维图形学中的配准技术,将激光扫描获得的面部、三维模型转化到CT来源的重建的三维颅颌面数字化模型所在坐标系.结果 获得一个带有颜色信息的面部软组织、高精度牙列和清晰骨骼的复合三维数字化颅颌面模型.结论 多来源的三维数字化颅颌面模型是一种能够达到临床和科研要求的高精度数字化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锥体束CT(CBCT)观测上颌后缩伴下颌前突患者翼腭管的解剖形态,为该类患者经翼腭管行上颌神经阻滞麻醉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CBCT检查对20例上颌后缩伴发下颌前突患者(观察组)翼腭管的长度及走行进行观察,同时与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在矢状位和冠状位上翼腭管测量长度均超过对照组(P均<0.05).矢状位上观察组翼腭管的走行分为两种:斜向后下再转折斜向前下方占83.93%;垂直向下再转折斜向前下占16.07%.冠状位观察组翼腭管的走行有两种:斜向后下再转折斜向前下方占73.21%;斜向后下再转折垂直向下占26.79%.结论 上颌后缩伴发下颌前突患者翼腭管长度大于正常.腭大孔注射麻醉前通过CBCT对翼腭管进行观测,有一定的定位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BCT+3D-Invivo5dental软件三维重建辅助下上颌窦内外提升术在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2012年的79例165颗上颌窦内外提升种植体进行随访观察,其中44例由CBCT介导诊断,35例通过曲面断层片介导诊断.42例使用超声骨刀与37例未使用超声骨刀的对比观察。结果:使用CT的44例中只有1例因骨密度底脱落1颗外,其余上颌窦内外提升均获得成功,而使用曲面断层的35例有3例发生上颌窦黏膜破裂,3颗种植体内提升6个月脱落失败。内提升平均骨高度3mm,外提升平均骨高度5mm。结论:CBCT+3DInvivo5dental三维重建软件对于骨嵴形态,骨密度,位点可用骨高度及宽度可以精确测量,对上颌后牙区种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